成功出于自信心
潘敏慧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小A,男,四年级学生。内向,沉默寡言,比较自卑。虽然动作协调性差,加上体胖略显笨拙,但是学习很努力,能跟随伙伴们一起认真、自觉练习,可效果却不大。一般测验成绩只有40—50分。
二、分析诊断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业成就上的差别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主要是由于自信心的不同。
什么是信心?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愿望一定能实现,这就是信心。经过数十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信心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
A、信心来自于外界的评价作用。
B、信心来自于学生本人学习上取得小小的成功的喜悦。
而这两者又是相铺相成的,孩子学业进步自然会得到赞扬,而得到赞扬肯定能增强自信。小A的体育成绩状况是:基础差——活动少——能力低——效率低——心理压力大——无成功喜悦等。形成的恶性循环,但他的主观愿望是想成功,也
2、信心来自于学习的成功,但学习中难免遇到困难,这时来自外界的评价起着很大作用。如果受到鼓励和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便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树立了自信心。
三、指导方法
1、挖掘他的优点:我先让他担任体育组长,只要他大胆管好一小组同学认真、刻苦练习规定内容,我就及时表扬、鼓励,使他充满信心。另外,在课余时间,经常主动地去关心他,提醒他当个好组长一定要加紧锻炼,争取体育成绩也有提高。这样同学们会更信服你。使他产生必胜的信心。于是,练习的劲头更粗了,实心球掷远从
2、教给一些学习方法:由于小A基础差、协调性差,我就耐心给他讲解动作要领,不厌其烦作示范,手把手教他如何掌握关键要领,对于这种学生不能急于求成,要让他一点一点掌握,鼓励要及时,激发他坚持不懈的自觉锻炼的恒心,自然成绩也就一天好于一天。于是他信心大增,脸上有了笑容,他说:“以前总是怕学不好、做不好、怕同学笑话我,现在不怕了。”
四、小结与启示
学习主要是一个认识活动、勇敢参与活动的过程,它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状态这个前提,如果缺乏自信,就无法参与活动,也就不可能提高体育成绩,即活动能力。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是十分重要的。自信心就是其中之一,当然教师本身在工作中也必须增强自信心,结合因材施教,以自己的自信感染学生,相信终究会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