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小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题系列——学年活动方案 一、队伍建设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分管校长、教导处、各年级组长和心理辅导教师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学校心理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各部门职责明确、运行有效。学校还成立了心理健康辅导团队,由德育教导牵头,年级组长、心理教师担任副组长,各班班主任担任组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团队。此外,学校由青年教师成立了一支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队,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定期接受相关方面知识的培训,协助心理教师开展工作。 学校每班有一名学生为心理联络员,由该学生协助心理教师开展班级心理工作。学校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邀请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二、制度管理 1、危机干预制度 学校按规定成立了由副校长为组长,德育教导为副组长,心理教师等为组员的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小组每学期召开心理危机干预会议,并且制定了适用于本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在遇到需要转介的学生时,及时联系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以及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家委会成员),给予评估与指导。 在一年级新生入学以及每学期的开学初,心理辅导教师通过班主任,收集需干预学生的信息,开始心理辅导干预工作。 2、学生心理辅导制度 学校心理辅导室开放时间为周一到周五中午十二点至一点,面向全体学生,有心理教师值班。依据学生的需要对学生开展个别辅导,对于有社交等问题有障碍的学生开展团体辅导,以沙盘为主要形式,辅导内容、结果按时记录归档。 三、活动内容 1、学生心理健康 (1)团体辅导。 利用每班的健康课,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最少开设1节班主任带领以心理健康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关注学生的心理现状,有目的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活动;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尤其是鼓励有心理困难的学生认识和超越自我。同时也在德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2)心理社团 学校还开设心理社团,社团名称为“心灵驿站”,每周一次在心语室举行一次活动,为学生搭建宣泄、表达内心心理需求的舞台。活动主要以游戏辅导为主,有相应的计划与记录。 (3)危机干预 学校与区级心理健康中心、宛平街道医院有紧密联系。学校心理教师在咨询过程中遇到困难等会及时转介,每月初的周一邀请宛平街道医院的医生对全体师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广播。 (4)开展“心之桥”活动。 “心之桥”活动即每一位教师与一名特殊学生结对交朋友,并进行谈话记录、书写交流体会,帮助培养起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5)学校个别心理咨询辅导活动。 个别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它在解决部分学生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营造全校健康心理氛围发挥重要作用。我校心理辅导中心除教学时间外,面对全体师生开放,认真开展咨询服务。 (6)医教结合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学校地处枫林社区,这是一个集聚了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区域,有枫林社区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徐汇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等。在开展心理健康工作中,学校与相邻的健康单位进行了文明共建和医教结合,通过邀请专家上门、志愿者合作等方式,为师生们做专业的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生活的品质,同时也把社会资源整合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 (7)认真策划组织“心理健康月” 五月根据区内下发的文件,积极认真的组织心理健康月,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认真参与,积极响应。 (8)科普宣传 “各班板报、红领巾广播站”是我校学生熟悉的宣传阵地,本学期将充分利用现有的阵地宣传心理知识,在红领巾广播站、多媒体教室进行讲座,对个别案例进行解析,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时保持正常的心态。 2、教师心理健康 在工作中,学校注重对教师进行情绪减压、心理疏导的教育宣传活动。通过邀请心理辅导专家上门讲座、组织社团开展文体活动、进入社区体验文化生活等方式,提高师生群体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缓解工作和学习紧张带来的压力,提高健康生活的品质和情趣。 3、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利用家长会的时间,开展面向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微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