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 笔
小学体育教学,应以游戏为主。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取乐’,达到娱乐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总是有些个性较强的学生过于激动或者不服输而和其他同学产生矛盾,并从口头争执发展到拳脚相向,还有些失利的学生之间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在我校举行班级之间排球赛的时候,同学们为了能上场而争吵,如果我置之不理,不能上场的学生往往会互不服气,而产生沮丧或抵制的情绪。所以我要耐心的疏导,在班级里先分组比赛,技术好的上场,这样不仅能学生心服口服,而且能将使他们主动提高自己的排球的技能。最后不能上场同学可以在场边加油,并且随时准备上场。把想要比赛的心情变成练习排球技能的动力。还要告诉学生,集体项目不是光靠你一个人能行的,必须靠集体的力量,团结一致争取胜利。还有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并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个人技术上的和团体合作的。而且团体项目,能使那些不合群的学生融入到团队活动中去。从两人合作的到三人、四人合作的。让学生能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体育游戏的设计应淡化竞技意识,改变竞技体育为主的教学思想也是大纲的要求,淡化竞技意识,能更大的提高游戏的娱乐性。学生只要在体育游戏的竞赛中认真完成,遵守纪律,听从指挥,都能拿到一块“金牌”。这样在游戏教学的比赛中,每位学生都会认真去做,集体项目更会为集体着想,争取“第一”,培养了勇敢顽强、奋发向上的精神斗志。达到竞赛目的,又实现了体育游戏的娱乐目的。
姜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