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二小学2017年校本研修计划 一、研修基础 学校现有在编教师91人。学校教师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努力工作,不计时间,甘于付出,淡泊名利。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职员工能合作分享,奉献经验,团队意识较强。学校教师能重视自身的专业发展,虚心好学,能把握本学科教学,整体水平较为整齐。在部分学科领域,有一批特色教师,能力较强。教师们传承着东二小学整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的教风,大多作风扎实,对学校文化、管理模式、评价方式都能认同,对学校有归属感,队伍相对稳定。学校专任教师的任职条件达到市颁标准,教师结构合理。 能有效实施与推进校本研修工作的开展,故学校制订了过程性管理制度:如《学校章程》、《考核与评价制度》、《奖励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近两年来,学校教学工作始终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为抓手推进校本教研,本学期将要求着力等第制评价的校本化实施的研究。等第制评价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流于形式,需要教研组、备课组从精研命题着手,以多维度的分项评价设计为抓手,促进综合评价的质量,切实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加强落实教学各层级例会机制,提高教师的素养,有效推进教学管理和实践。 学校重视学校研修组织的管理机构,重视从备课组、教研组、课题组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1、两“长”先行,率先垂范 东二小学的校级领导都积极投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除亲自参与项目研修实践外,对于校内各学科组的研究活动,校长基本都会参加,以了解教师在推进中的进展、收获与困难。 2、由点到面,分步推进 结合区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工作的推进,立足学校实际,基于问题、基于需求、任务驱动,力争以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晒课、观课议课。 学校组织各学科进行观课评课活动,在课例观摩的基础上,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组织学员集体分析、研讨、找出问题,打磨课例,提升教师研修针对性、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根据教研组、备课组成员在第四阶段中录制完成的课堂实录和教学片断、微课视频,全组进行晒课、观课和议课。通过教研组、备课组集体的智慧,对一节节课堂实录、一个个教学片断进行精致、细腻地探究。 结合各学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推进,我们以晒课为抓手,结合学科教研组活动,分阶段推进学科专题培训和小结。学校通过各学科教研组的校本研训平台开展专题的学习和培训基础上,每位教师通过对自己执教专业学科的梳理和反思,在学科组内教研的过程中,确定晒课内容,根据要求完成网上晒课。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协同参与评价课题的研究,我们组织全体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并以“我眼中的一堂优课”为主题开展网上观课和学习活动。通过“学科培训——个人晒课——协同评课——反思点评”的模式开展基于课程的校本研修,促进教师的专业收获。 二、目前(“十三五”以来)区级课程、校级课程学分获得情况如下:
整合校内外多方有利资源,探索以“引进、培养、调整、优化”为指导方针,以“研训一体化校本教师自培”为主要模式,以“协同参与评价”为手段的师资培养机制,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开拓创新、适应于素质教育需求,具备一定的与国际交流能力的和中华传统底蕴的发展性教师队伍。强化师德教育,积极鼓励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从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多深入课堂教学与教研一线,集中精力抓课堂,围绕质量抓服务。结合《徐汇区中小学教师专业(专项)能力提升计划》的要求,制定学校教师研修模式。 三、指导思想 “十三五”教师培训以“发挥主体性、突出针对性、扩大开放性、注重实效性”为原则,实行统一要求与分类分层分科管理相结合,健全“学校落实、教师自主”的培训学分管理运作机制,推进教师培训学分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激发教师参训动力,促进教师终身学习。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充分激发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四、研修目标 1.总目标 队伍建设是学校的主要任务,坚持教师发展为本,发挥教师主体作用,通过校本研修、专家引领,师徒带教,同伴互助和自主研修,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发展专业素养。建立专项培训和常态化培训相结合的全员覆盖培训机制,优化完善专业能力的相关课程和培训模式,切实提高教师的育德能力以及本体性知识,作业命题、信息技术、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2.研修任务 立足校情学情,各学科以“评价融于教学”为研究主题开展校本教研,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评价融于教学”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教学内容,通过整合教师自主研究、小组同伴互助、集体有序突破等多种研究活动的资源优势,无痕地将“评价融于教学”,“评价促进教学”,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一定过程性评价量表和校本研修成果。 继续推进和完善教研组长例会制、学科中心组专题会,各学科校本教研机制等,有效推进教学管理和实践。 (1)学校着眼于解决教育教学的真实问题,以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课题组或项目组等校内研修组织为研修活动的载体,从课程建设的高度着眼,在研究设计的基础上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2)校本研修活动的设计应符合研修对象的专业层次,能根据不同对象的实际需求设计分层分类研修活动。 (3)校本研修活动的设计应具有较好的逻辑关系和层次性,形成研修活动的系列化。 五、保障措施 明确落实校本研修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制度体系。各保障措施内容清晰、可行性强。在开展校本培训的过程中,要从计划管理到培训实施,校长室、教导处,学科组进一步明确了培训职责和要求,规范考核机制,完善培训学分管理, 加强评优评先评估体系,认真做好校本培训考核评价工作,促进校本培训的有效实施。各学科管理组从查阅教师的学习笔记,教师参加培训的态度、出勤,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对教师进行了考核,让培训工作真正发挥实效。校本培训工作小组在认真做好培训、考核工作的同时,随时做好教师培训作业的管理,严格按照方案开展培训工作,并及时做好培训记录、考勤记录、培训者的培训讲稿或提纲、教师的学习心得、学习笔记、研讨案例、教师教育教学案例等材料收集,充实教师档案袋。 六、校本研修系列课程开设一栏表(2017.7-201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