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动态 | 德育天地 | 教学科研 | 党务公开 | 工会园地 | 文明在线 | 数字化研修 | 学校信息公开 | 健康促进 | 示范校展示 | 文明礼仪 | 网站登录
相关内容列表:
吃透课标用教材 面向学生设坡度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0-09-15

吃透课标用教材 面向学生设坡度

东二小学 体育教研组

在新的课程体系下,教师所教的每一节课都会遇到一些新的情境、产生新的困惑;教师面对的学生每一天都会提出新的问题、或发生新的变化,这一切都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研究之中,做到在研究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教研组作为引导、管理学科教学的专业组织,不论是出于促进有效教学的目的,还是为了引领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方向,在日常教学中都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

在上海市二期课改提出“以学生为本”,贯彻“健身育人”的理念后,为了将这一理念落实和渗透到教学中,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教研组更加注重对教研活动有效性及教研对实践指导性方面的提升。教研组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依托课堂,展开了一系列的尝试。

一、“五字教研法”的创新实践

我校体育教研组基于对学生体质较弱的现状,在肯定学生能力差异的前提下,反思教学实践,总结、归纳出了五个字,即“洗、嚼、扶、解、省”。

备课中的“洗”:即“沙里淘金”,围绕教材,洗出重难点,深入研讨,合理调整,落实细化,提高教学针对性,提升思考的深度和力度。

从教材的统整、学情的分析出发,依托组内教师的共同力量,每个年级的任教老师将各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洗”出重点和难点,在力求做好上下衔接、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制定出有效的学年、学期与单元计划,认真备写教案。与此同时,在执教过程中根据学生理解掌握的情况,对现存的课时教学计划进行二次备课,消化、调整教学内容,为实施有效教学进行充分的准备。

教学中的“嚼”:以教研组“咬尾巴课”的形式开展教学研究,细细嚼,慢慢咽,嚼出规律、方法、风范、能力、经验及和谐的教研氛围。

教研组的一切研究结果都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与检验,而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准确把握。因此教研组给予教师设计、实施自身课堂的充分权力,鼓励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自身面对的教学情境与学生实际;以创造者的精神实施课程方案;以思考者的思维反思、总结实践的成败得失;以合作者的态度与其他教师分享交流心得体会与教训,从而在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与推进教研组教研活动的深化开展。

正是处于这方面的思考,我们找到了一条有效教学的途径——开展“咬尾巴”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同一年级同一教材的“咬尾巴课”;一种是以同一教学内容为要求,不同年级教师在不同年级进行教学,以制定出同一内容分年段的达成要求。“咬尾巴课”的开展,使各年龄段的衔接变得更为科学合理,也使任教不同年级的老师意识到教学不仅要关注本年级的学生,也要从发展的角度兼顾学生已有的和以后所需掌握知识技能。

练习中的“扶”:结合学情,制定精细化、系统化的训练内容,在练习中解决问题,在搀扶中巩固所学。

课上技能或活动方法的传授,同样需要学生加以巩固。为此我们实施了分层作业。教师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检查学生练习成效,用“挑战”、“奖券”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逐步向更高的目标进军。在课间的一对一(一名教师只对一名测试学生)测试中,教师不仅掌握每位学生的练习情况,还对学生进行更符合学生本人实际的指导,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锻炼,而教师则能从作业反馈中获得教学信息,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活动中的“解”:教师反思教学,换位思考,了解学生差异,帮助学生解惑,使学生走进体育,增强体质,提高能力。

    作为二期课改实验试点学校,如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根据学校的特点,落实教学实践。我们采取的是换位思考的方式,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寻找活动元素,经常性的问自己如果我是学生,我最喜欢怎样的活动形式,并能从中学到技能。这样能很好的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评价中的“省”:即教师反省教学情况,调适教学与练习,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学生反省学习情况,自我审视,自我调整,积极面对。

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阶段,因此我们教研组始终非常重视教学评价环节,制定合理的标准,不断关注其效果,并根据效果反馈及时做出修改与完善。

1、清晰明确评价标准。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教研组理清思路、正确思想,坚持以下原则:第一、重视个体,以人为本。即教学评价的制定,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包括生理、心理两方面。第二、重视发展,积极评价。即教学评价的制定,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这种评价应该是表达了一种从评价“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将来”和“发展”的新理念。

2、针对实际地制定与实施弹性化评价。将学生最后要完成的标准以符合学生实际练习的需要进行阶段性的目标与评价的转变,也就是将以往固定、甚至僵硬的评价标准转变成了一种弹性化的动态评价,让学生提高活动能力、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实践中的案例分析

案例1、“巧设坡度 殊途同归”——“跳短绳”分年段达成要求的研究

年级             项目

大纲标准

学校标准

一年级

30

37

连续并脚跳40

42

二年级

30

50

连续并脚跳60

55

三年级

60

100

连续并脚跳100

110

四年级

60

105

60秒内连续左右交换跳110

115

五年级

60

110

60秒内连续左右交换跳120

120

从表格中,我们不难发现,大纲是以在规定的时间所达到的个数作为衡量的评价标准。30秒、60秒,这一个个时间数字,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似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动作要领的掌握和发挥,尤其是对于低中年级的孩子而言,要同时兼顾时间和动作这两个因素,显然有相当难度。为此,我们创设以“弹性化的教学与评价机制”,结合本校学情制定出对应的评价标准,而这一标准的最大变化表现在一——三年级强调的是动作的连贯性。在掌握动作连贯性、稳定性的基础上,四年级开始附之于时间的限制,通过一学期的实践,学生在达到以上目标的时候,都能很轻松的达到上海市各年级跳绳测试成绩标准。这种巧设坡度,兼顾学情、殊途同归的“弹性化教学与评价机制”的形成,令目标能有效达成。

案例2:“激发兴趣 体验成功”——高年级的球类活动“篮球”的教学

    如何使五年级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技术和简单的战术呢?我们采用了在“玩中学、玩中教”的方法,即学生凭自己从电视上、学校里看到的有关篮球比赛的经验先玩起来,教师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自然渗透相关技术、战术和规则,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学习并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简单战术和规则。对于那些由于身体条件所限,无法在班级篮球活动中崭露头角、分队比赛时无人挑选的学生,我们在课堂上聘请他们担任裁判,美其名曰“国内裁判”,调动他们学习篮球规则与方法的积极性,给与他们充分的权利,树立他们在班内比赛时的威信。对于裁判工作表现突出的学生,请其担任年级比赛的裁判,美其名曰“国际裁判”。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兴趣与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战术水平,课间,到处都可以看到他们在操场上苦练基本功与简单战术的身影,并不时地看到“国内裁判”、“国际裁判”被本班或两个班级的同学邀请参与活动的场面。这种从学生兴趣出发的教学比教师讲解示范的效果要好。我们的反思实践正是遵循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先生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生学的法子”,即学生怎样学,教师就应怎样教。

体育课堂教学的研究,不仅需要每一个教师积极地投入,更离不开教研组集体智慧的支撑。而正是在体育教研组这一平台上,通过每一位老师的努力,让大家感受到群体性教学研究所带来的成功。教研组内每一位教师都深切地感到,借助于教研组广大教师的共同智慧和良好的研究氛围,能够很好的引导教师研究课标、研究学生、研究教材,进而提升个体的学科与教学素养,同时创建起学习型的教研组团队。

 

 

 

                                                        2009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