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动态 | 德育天地 | 教学科研 | 党务公开 | 工会园地 | 文明在线 | 数字化研修 | 学校信息公开 | 健康促进 | 示范校展示 | 文明礼仪 | 网站登录
相关内容列表:
课题立项申报表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0-09-05

市教委重点课题《新课程实施的区域推进策略改进研究》

研究项目之(     )课题立项申报表

课题

名称

在中高年级开展系列“辩论技能训练”的实践研究

申报

单位

徐汇区东二小学

课题

负责人

姓名

管惟

年龄

37

教龄

18

学历

大本

职称

小高

职务

教导

所学专业

文史

任教学科

语文

通讯地址

宛平南路9082

联系电话

13601728883

研究

重点

内容

作为语文拓展型课程,意在通过较系统的辩论知识的传授,训练中高年级学生掌握初步的辩论技巧,从而培养学生语文创新之学力(包括收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自由抒发情感,进而形成校本特色。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1)了解一些基本的创造技法。学会注意倾听,能及时捕捉对方表达上的漏洞,予以回应。

2)积累语言文字,培养语言的表达能力。

3)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根据各自的观点,搜集相关资料,并加以适当的选择、运用所掌握的资料,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思辩能力的培养。通过辩论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辨证、客观地看问题。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1)能够以日常生活学习物品为载体,进行创造性思维。

2)经历从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尝试探究、初步解决问题到成果展示交流的过程,感悟创造的思想和原理。

3)通过相互交流增强学生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1)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感受创造的乐趣。

2)在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创造的欲望、团结协作的精神,并萌发某方面的兴趣爱好。

以往

存在

问题

1、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创新学力需要提高。 而“辩论技能训练”通过有序的辩题研究,收集、分析、运用资料,辩论技能的实践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对“辩论”知识有一完整、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能训练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口语表达的能力,使之创新学力得到培养。

2、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的途径和渠道需要丰富与拓宽。而“辩论技能训练”发挥了辩论这一形式的优势,使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强化听说能力,激发写的欲望。这样,学生不仅得以积累、运用知识,还提高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利于更好地学好语文。

 

主要

改进

策略

1、行动策略:

1)、辩题的挖掘(文本教材、社会生活、特点问题等)

2)、论点的形成、论据的收集(独立与小组合作完成)

3)、组织辩论过程

2、评价策略:

1)、展示与交流评价:学生与教师在同一平台进行交互学习。

2)、答辩会评价: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成长记录册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体现学生学习的发展和成长

本项

目组

评审

意见

 

备注

 

 

本表于2009410日前报送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科室俞海燕老师(中学)、杨向谊老师(小学)、阎岩老师(幼儿园)。联系电话:64040693

 

附件三:

市教委重点课题《新课程实施的区域推进策略改进研究》

研究项目之(     )课题立项申报表

课题

名称

通过儿童诗创作,拓展低年级学生观察视角的研究

申报

单位

东二小学

课题

负责人

姓名

包 捷

年龄

33

教龄

14

学历

大本

职称

小高

职务

教师

所学专业

经济管理

任教学科

语文

通讯地址

徐汇区宛平南路9082

联系电话

15921476383

研究

重点

内容

在儿童诗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从文本中,从生活中学会观察、寻找、提炼素材,以拓展学生观察视角。

 

以往

存在

问题

1、学生的学习教材往往受文章体裁的限制,他们抒发情感的灵活性受局限。

2、学生观察生活的角度通常较为主观、直观,很少运用换位,逆向等方式进行思维。

3、学生因为会受到其审美情趣、生活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因此诗歌创作视角常会有较大局限性。

4、不少学生在创作时喜好模仿成人,无病呻吟,退化了儿童创造出的的那份特有的天真、童趣,使儿童诗过于模式化,成人化。

主要

改进

策略

 1、多方法的教学实践,学会观察,拓展视角

以拓展视角为目的,探究多种教学手段,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细微的变化。

 2、多角度地诠释生活,改变视角,训练思维

  课堂教学中,关注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指导,以有效的方式多角度诠释生活,让学生尝试各种角度的体验,激发出学生的童真,童趣。

 3、更关注心灵的体验,感悟美丑,提炼素材

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关注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感悟,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美与丑,提炼有价值的创作素材。

 4、设立正确评价方式,提升素养,激发自信

   改变观念,从不同方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设计不同评价方式。评价的同时,能对学生的品德素养有指导作用,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帮助学生在创作中找到自信。

本项

目组

评审

意见

 

 

 

 

备注

 

 

本表于2009410日前报送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科室俞海燕老师(中学)、杨向谊老师(小学)、阎岩老师(幼儿园)。联系电话:64040693

 

市教委重点课题《新课程实施的区域推进策略改进研究》

研究项目之(     )课题立项申报表

课题

名称

“趣味纸牌”课程设计的研究

申报

单位

东二小学

课题

负责人

姓名

潘子骏

年龄

32

教龄

11

学历

大本

职称

小高

职务

教师

所学专业

 

任教学科

桥牌、自然

通讯地址

宛平南路9082

联系电话

13701993503

研究

重点

内容

1、学生利用“趣味纸牌”活动,来完善自身“习雅、巧智、乐学”(包括感受学

习乐趣、体会人文特性、增加团队协作及抗挫折能力、开发智力等)。

2、处理好“趣味纸牌”活动与各基础型学科的关系,让“趣味纸牌”活动来辅助基础型学科的教学。

以往

存在

问题

以往主要以桥牌作为趣味纸牌的活动项目,桥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但是活动形式过于单一,不够多样化,并不是所有学生对其都有兴趣。另外,桥牌学习门槛较高,在小学生当中尤其是低年级

学生中开展有相当难度,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真正体会桥牌乐趣,获得学习成就感,对象面不够宽,难以在全校各年级中全面开展活动。

主要

改进

策略

1、目标策略:针对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建立不同的活动目标。一年级主要是识牌。二年级目标是能玩牌。三年级要养成良好的打牌习惯并学会打桥牌。对四、五年级学生的要求是会利用扑克牌开展形式多样、适合自己的活动。

2、行动策略: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分别行动,使“趣味纸牌”的活动项目丰富起来,让全校学生都能参与。教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为学生设计纸牌活动项目。

3、评价策略:“趣味纸牌”评价的内容主要围绕 “习雅、巧智、乐学””这三点。比如低年级学生可以注重一下玩牌时的行为习惯,而中高年级学生则可注重于玩牌时人际关系的情况。评价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例如游戏活动、开展竞赛等。

本项

目组

评审

意见

 

备注

 

 

本表于2009410日前报送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科室俞海燕老师(中学)、杨向谊老师(小学)、阎岩老师(幼儿园)。联系电话:64040693

 

附件三:

市教委重点课题《新课程实施的区域推进策略改进研究》

研究项目之(     )课题立项申报表

课题

名称

以“咬尾巴教学研究,促教研组建设

申报

单位

徐汇区东二小学

课题

负责人

姓名

吴晞

年龄

33

教龄

12

学历

本科

职称

小学高级

职务

数学大组长

所学专业

小学教育理科

任教学科

数学

通讯地址

清真路5822501

联系电话

64043805

研究

重点

内容

    我校教研组“咬尾巴”研究课采取的是一种“连环跟进”的上课模式。首先,教研组集体说课、制定教学方案,然后由一位教师进行第一次的公开教学,同组教师观课,观课教师在课堂观摩中记录成功与失败的教学细节,同时记录对问题的理性思考。接着,组内成员对照预设的课例方案和设想进行跟踪分析和讨论,制定第二次教学方案,然后由第二位教师进行第二次的公开教学,同组教师观课,观课教师在课堂观摩中记录成功与失败的教学细节,同时记录对问题的理性思考……就这样依此连环跟进,推进教研组内的研究活动,最后,将较为成熟的课向学科大组展示交流。“咬尾巴”研究课即以集体的智慧,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一个组的教师共同来研究一个课例,解决很多对课堂生成资源问题,并能够从一个课例的研究推广到一类课的教学研究,促进教研组建设,提高教研组的整体水平。

以往

存在

问题

1 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只有少数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参与教学研究,组长专家说怎样做,骨干怎么上,教师就怎样做,是被动地接受指导。久而久之,教师们也就失去了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多数听课教师成为记录授课过程的“旁观者”,评课时,听课教师或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或默不作声。整个教研过程,只对一堂课或一节课的内容进行研讨,评课也只局限于对教学行为的评价,虽然这也能解决教学中一些零碎的问题,但毕竟没能追溯到内隐的教学理念中去。

2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较弱。由于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和个性差异,每个教师得到发展的机会不同,因此也会造成教师队伍发展的不平衡。

3很多教师在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评价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主要

改进

策略

行动研究:

1、把课堂作为案例,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围绕研究目标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2、通过“咬尾巴促进数学教师个体的成长,加速骨干教师的生成。

3、通过“咬尾巴促进备课组建设,促进教研组成长。

 

本项

目组

评审

意见

 

 

 

 

备注

 

 

本表于2009410日前报送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科室俞海燕老师(中学)、杨向谊老师(小学)、阎岩老师(幼儿园)。联系电话:64040693

 

校本课程的探索——少儿辩论

一、    开发背景

结合“二期课改”对语文学科提出的新要求,学校尝试从四年级上半学期开始,开设“如何在小学生中开展辩论技能训练”这一课程的研究。作为语文拓展型课程,意在通过较系统的辩论知识的传授,训练学生掌握初步的辩论技巧,从而培养学生语文创新之学力(包括收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自由抒发情感。

1.         适应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的需要

2000年初,上海市教委在《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方案》中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课程结构,即“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或研究性课程”,要求在研究或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学力。这对中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辩论技能训练”通过有序的辩题研究,收集、分析、运用资料,辩论技能的实践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对“辩论”知识有一完整、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能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及口语表达的能力,使之创新学力得到培养。

2.         与学科目标紧密联系

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打好学生听说读写的基础,有目的地积累材料,能“运用已知、学习未知、探求新知,并形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增强热爱语言文字的情感。”“辩论技能训练”发挥了辩论这一形式的优势,使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强化听说能力,激发写的欲望。这样,学生不仅得以积累、运用知识,还提高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利于更好地学习语文。

3.         发挥学生探索创新的潜能

实践证明,孩子从小就有很强的探索创新的欲望,他们好动,好问,求新求异,常会对感兴趣的问题穷追不舍。他们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常会提出一些成年人难以回答的问题。这些都充分说明,孩子身上不但存在创新意识和潜能,而且具有追求潜能开发的内在倾向。“辩论技能训练”这一语文拓展型课程,能很好地开发学生潜能,使其才华得以展露,能力得以培养。

二、    课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①了解一些基本的创造技法。在辩论过程中,学会注意倾听,能及时捕捉对方表达上的漏洞,予以回应。

②积累语言文字,培养语言的表达能力。

③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根据各自的观点,搜集相关资料,并加以适当的选择、运用所掌握的资料,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④思辩能力的培养。通过辩论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辨证、客观地看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①能够以日常生活学习物品为载体,进行创造性思维。

②经历从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尝试探究、初步解决问题到成果展示交流的过程,感悟创造的思想和原理。

③通过相互交流增强学生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感受创造的乐趣。

在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创造的欲望、团结协作的精神,并萌发某方面的兴趣爱好。

三、    课程设计原则

1.         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原则

知识是技能的基础,任何技能要求有一定的知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辩论技能训练”的相关知识实践中,既要注重向学生传授有关辩论的相关知识,也不能忽略对辩论技能的训练,两者不可偏废。

2.         与学科整合的原则

“辩论技能训练”这一语文拓展型活动形式开设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在活动中将学得、习得的探索方法迁移到学科学习中去,尤其是语文学习中。因此,在辩论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有较大的包容性和明确的指向性。所谓包容性,指内容可以涉及社会生活、自然环境、热点问题等各个领域;所谓指向性,指在活动中应比较多的关注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希望解答的疑惑等,并从文本内容中去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这样与其他学科整合,学生就能在积极的体验中有所感悟。

3.         激发兴趣原则

根据小学生(中高年级)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辩论技能训练形式上应有别于大学生的唇枪舌战,在探究过程中可适当渗透绘画、书面文字、课本剧等方法,帮助学生表情达意。这样,学生的探究兴趣、欲望被大大的激发,参与活动的热情会更高涨。当然,与此同时,也应照顾到学生的实际能力。他们毕竟年幼,生活阅历不丰富,判断能力不强,所以更要注意方法的指导,这对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促使学生更自觉地投身于探究实践中去大有裨益。

四、    课程安排

 

次数

内容

知识要点

实施环节

第一次

四年级上半学期

什么是辩论

1、              辩论的意义

2、              辩题的来源

1)              语文教材文本

2)              社会生活

3)              热点问题

小结:生活中辩题无处不在

1、创设情景,引出辩论话题

2、结合生活,谈对辩论的认识,进而推导出辩论的含义。

3、大量观察,寻找生活中的辩题,并能根据题意,运用绘画、文字加以表述。

4、自行研究,辩题归类.

第二次

四年级上半学期

第三次

四年级下半学期

辩论的基本要求

1、              观点明确

(辩论中,应准确明白的表明一种观点和认识)

2、材料真实

(以事实来说话,以材料来证明)

3、语言简练

(语言简明,说话自然流畅)

从不同的辩题入手,逐一阐明辩论的要求。

第四次

四年级下半学期

信息收集的渠道

研究获取信息的多种途径:调查、访问、上网、观察等等

个人学会资料的收集、整理、筛选,获取有效信息。

第五次

五年级上半学期

辩论的要求

观点的形成、把握及论据的有针对性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收集信息、访问调查等活动。

第六次

五年级上半学期

信息的收集

研究获取信息的多种途径:调查、访问、上网、观察等等

第七次

五年级上半学期

辩论的技巧

掌握“善于把握时机”这一技巧的要求

1、注意倾听、发现问题。

2、反应敏捷、知识丰富

3、反击有力、一针见血

研究掌握这一技巧的要求

初步运用这一技巧

投入到辩论中

第八次

五年级下半学期

第九次

五年级下半学期

辩论的技巧训练

同上

同上

 

1.         内容序列

作为语文拓展型课程,由于内容与课时的限制,学校考虑从四年级起全学年开展四次活动,分上下学期各两次,学生学习辩论的初步知识和技能。五年级安排五次,上半学期四次,下半学期三次,重点则为结合文本发现辩题,开展辩论活动及辩论的技巧训练。

2.         内容落实

四年级时,以段落为基础,尝试让学生与老师辩论,从中教师将辩论的知识传授于学生。五年级时,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尝试辩论,如《蛇与庄稼》、《麻雀》、《爱国将领邓世昌》等文本内容,通过实证,使学生走进历史,了解社会,融入自然,在思辩中成熟。

五、    课程实施

《少儿辩论》自主兴趣拓展课程主要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实施,以学科知识的迁移为主,带动语文学科的学习,使课堂思维活跃,并不断有创新思维的火花涌现。

 学生在辩论活动中养成爱独立思考、爱动手实践、爱创新的精神,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少儿辩论技能的训练,是使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在参与活动中,学生会用更多的目光主动去观察社会,留心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的自觉性。

六、    课程评价

展示与交流评价:学生与教师在同一平台进行交互学习,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有能促进合作精神和创造思维的培养。

答辩会评价: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成长记录册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体现学生学习的发展和成长。

 

 

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