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动态 | 德育天地 | 教学科研 | 党务公开 | 工会园地 | 文明在线 | 数字化研修 | 学校信息公开 | 健康促进 | 示范校展示 | 文明礼仪 | 网站登录
相关内容列表:
教学中的师生人际关系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0-10-28

教学中的师生人际关系

上海师范大学   刘兰英

2009.3.13

 

内容摘要  在合作学习中,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摒弃了权力与主宰,尊重学生的个性,形成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全的人格的发展。

    关键词    合作学习   人际交往   平等   健全人格

 

合作学习的思想历史久远。早在公元1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的代表人物昆体良最早提出集体教学的思想。18世纪以来,约瑟夫.兰喀斯特(Lancaster, J.)和安德鲁.贝尔(Bell, A.)在英国广泛使用合作学习小组。1806年,兰喀斯特在纽约市开办了兰喀斯特学校,把合作学习的思想传播到美国,此后,合作学习在美国得到倡导并广泛的应用。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合作学习的研究者们开始着手研究合作学习的理论问题,这是合作学习的初级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为合作学习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阶段,研究者们从各种实验研究中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合作学习的策略,合作学习的理论日臻成熟,合作学习的影响逐渐扩大,形成为一种十分有前途的教学流派。

在合作学习理论创立之前,在许多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改革都没有获得成功,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教育的困境,主要原因是它们只注重了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要素,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人际关系。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关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师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人际关系,罗杰斯提出了3个要素,即真诚、接受和理解。合作学习中的人际关系是指以师生关系为中心的诸多教育关系的健康与协调。

 

一、在师生人际关系上摒弃权力与服从

合作教育学的倡导者认为,合作教学的核心是在教学中完全排除了对学习的强制手段。他们强调参加交往的各方都应放弃权威地位,相互持平等态度。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处于主宰地位,学生是绝对地服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主要表现为两种交往的活动,即师生之间的交往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人际型的交往,是人格意义上的人际关系,在这种交往中师生都作为完整的人进行着心灵的交流,完全是一种“对称的交往形式”,他们是人格上的平等主体。另一种是公务型的交往,是为完成学习任务所结成的交往关系,交往中的信息流主要是从教师一方流向学生;教师是成熟的主体,而学生是发展中的主体,师生之间在主体性发展水平上是不平等的,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育进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但学生不是处于客体地位,仍是交往的主体。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比师生之间的交往程度更为充分。学生之间年龄相仿,彼此之间地位相同,不存在角色上的等级区分,他们之间更容易敞开心扉,交换意见。为完成学习的任务,他们会分享资源,共同收集资料,共同探讨,互帮互助。但学生之间的交往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间的交往给予正确的引导,纠正消极的不利的因素,使生生之间的交往更具有效性,更好地完成合作的任务。

师生的人际交往是主体与主体的交往,即“我”与“你”的关系,而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即“我”与“它”的关系。师生的交往又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对话是双方共同、平等地参与。对话不应该是一方成为权威者,另一方失去了自我意识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对话过程缺乏批判性,成为一方对另一方的附和。师生交往的过程还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相互理解,必须平等相处、相互信任。

综上所述,在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中,必须摒弃权力与服从,以平等的具有完整人格的主体参与合作的学习,师生之间才能发生对话和理解,建立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个性受到尊重,都能感受到教师本人对他的关怀。任何一名学生都不会因被怀疑没有才能而受到侮辱。在各自学校里、在各自班级里都能收到保护。”前苏联合作教育学倡导者把学生个性发展作为自己的教学出发点和归宿。他们的教育理想是培养学生的个性,使他们每个人都善于思考和热爱思考。德国交往教学论则把“解放”作为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即在教学中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使学生通过教育最终摆脱教育达到成熟,具有独立能力、自我负责的态度、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批评能力。

1.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

合作学习更加注意学生的活动,注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教师由教学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组织者,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师生成为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水平不断提高。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设计完成任务的步骤,选择完成任务的方法;可以自由地发言,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陈述小组的观点;可以选择采访、考察等实践活动获取信息资料,并发表自己的评论;学生甚至还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的内容。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2.合作的课堂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学习的内容。在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中,真正的合作意味着彼此接纳欣赏、互相取长补短和共同携手进步。这是合作的本质,同时也是合作的最高境界。

1)学会接纳别人,欣赏别人。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和不同的人一起相处、相互交流。今天是学习伙伴,明天则可能是朋友同事。在组内异质的小组中,小组成员中优、中、差学生的学业成绩参差不齐,优生找不到学习的对手,且常被别人请教,差生学业有困难却耻于向优生寻求帮助。但在合作学习的机制下,学生必须共同协作,相互取长补短,各人发挥自己的特长,共同完成任务。在合作中,他们学会了接纳别人。仅仅是相互接纳还不够,相互悦纳、彼此欣赏才真正有利于合作的成功。小组活动中,要发现对方的优点和长处,欣赏、提携对方,宽容对方的缺点和不足,达到共同进步。

2)学会承担责任。在单干的学习中,学生关注的是自己的目标是否完成,同伴的目标与自己无关。在竞争性学习中,同伴之间是输赢的关系,你赢我输;我成功,你失败。但在合作学习中,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学会承担责任,不仅是对自己负责,同时也要对小组同伴负责。他们协同努力,为小组目标的实现而竭尽全力。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在合作中形成了勇于负责的精神,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3)学会与人沟通。在教师主宰的课堂中,教师是权威,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同时互动”,学生只是学到了知识,社会交际的能力并没有形成。合作学习则改变了师生的主宰与服从的关系,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管理者和学习的参与者,教师成为合作学习中的一员。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体,在小组中,他们既学到了学科知识,又学会了交流、沟通的技能。如果学生不善于人际交往,那么势必会影响掌握学科内容,小组成员的交往能力越强,学习的数量和质量就越高。他们学会了倾听别人的发言,尊重对方的人格,尊重同伴的观点。学会了原谅别人的缺点,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会了忍耐,善解人意。所有这些都是源于更好的合作的需要。

当今世界,交往日益全球化,培养具有与人沟通、健全人格的人,成为教育关注的重要方面。合作学习正是由于当今教育的需求而不断在世界流行,它必将有助于培养具有合作精神、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