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 稳步推进
徐汇区东二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报告
3101040410-402000-2008-010
一、教师情况分析
现有数学教师15人,35岁以下教师5人, 35岁以上教师10人,平均年龄36岁。其中大专学历9人,本科学历6人。小学一级职称教师5人,小学高级职称教师10人。我校数学教师有良好的师德表现,敬业,进取。较熟悉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业务,能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策略性进行反思,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是一支比较稳定的教师队伍。组内有两位老师被聘为新教材四所实验小学的组长,一位成为区中心组成员。多位老师参加了市,区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评比获得好成绩。
二、教研组建设目标
我校数学教研组贯彻学校“生活中学,生活中教,生活中明理”的理念,本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的目标,以新课改为契机,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教师、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解决教学中碰到的难题、问题为抓手,研究行之有效的方法,努力通过教研组活动的有效开展,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三、教研组建设的经验与成效
1、学习“两纲”精神,关注情感体验
依据《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学校制定了《东二小学民族精神教育实施计划》、《东二小学生命教育实施计划》,在课改过程中,我们按照计划进行探索。我们组织教师学习计划,了解显性和隐性的学科德育的资源分布;其次是由各备课组组织讨论,挖掘与认识存在于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与德育素材;接着发动全体教师将教学中涉及的“两纲”教育的内容以叙事的方式进行记录,并就教学过程写出自己的教学体会。通过这样的操作,来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实现德育的意识与能力。
组内老师结合陶行知思想深刻领会“两纲”精神,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科学的知识,更重要是培养他们的品德高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负责的态度,执爱祖国,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学习准备期的教学,我们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即先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事。做人方面包括诚实、宽容、互相尊重等,做事方面就是要求认真,有始有终,讲究方法,善于合作等。我们觉得做人和做事的良好习惯培养好了,学习的良好习惯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比如复习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勤于思索的习惯,仔细审题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自觉检查的习惯等,因为这些就是做人做事的态度问题。我们这样的想法和做法还得到了教研员老师在区内的赞扬和推荐。
2、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学习的共同体,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科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专家引领,听课评课,课题研究”是数学教研组一贯坚持的校本教研的培训方式。目的是以专家引领促教学实践,以听课评课促教学反思,以课题研究促教师专业发展。
1)以完善的机制保障实施
学校由副校长亲自分管数学组的工作,并担任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深入课改实践第一线。每三周我们进行一次教研大组活动,每周一次备课组进行集体说课活动,定时间定内容,严格执行中心发言人轮换制,教师参加活动有准备问题,困惑,一得等,确保人人参与,在教研活动中有所得。
2)以专家引领促教学实践
2002年9月,我们有幸参与了全市第一批的新教材的试点工作。从二期课改开始在我校实施时,教师心理状态是极为复杂的,很多教师持怀疑、观望态度,即便接受也是一种无奈的接受。还有些教师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即认为:“新教材体现的新理念已经知道了,只要知晓告诉我们怎么做就行了。”面对这些现状,我们认为,这是教师们对新课程体现的新理念的不理解,没有真正领会所致。有的教师即便知道一点新理念,也是零打碎敲的,不成系统的。针对教师教育理念落后于教学实践的现状,我校先后请姚剑强,徐常德,朱忠民,黄炎,邵茂芝等专家和教研员为我们举行专题讲座,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诊断, 让教师在实践中亲身感悟新理念。通过这些教育专家专业引领,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日益立体和丰满.我们还组织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教学理论,学习学科刊物《小学数学教师》等,善学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
3)以听课评课促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主阵地,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须向35分钟要质量,为此,我们一直以课堂关注为突破口,坚持互相听课,每位老师听课至少10节,备课组长听课至少15节,大组长听课至少20节。关注每一位老师的课堂,挖掘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如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情感的激励、教材的钻研、教师的亲和力等等),同时,我们也在听课中努力寻找教学中的差距,及时反馈,互相探讨,总结反思,还开展第二轮反馈式调研听课,有针对性地探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使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以教育局每年举办的区“骏马奖”和“耕耘奖”比赛为契机,落实学校“骏马奖”和“耕耘奖”的教学评比进行教学大练兵。每个年级选定同一个教材内容,分头准备,大家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教学方案,自己制作媒体,并且通过试教不断修改教学设计,以求更好的效果,我们以这样“同课异构”的方式,来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基本功,来展示教师自身的学习成果。每位老师都非常珍惜
4)以课题研究助推课程实施
课程教材改革是科学,必须以科学研究的态度给予正确定位,以保证其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因此我们适时地进行教学科研,积极参加学校课题《教师智慧生成的研究》,此项课题被批准为区级重点课题。在这个课题下,我们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课例研究。在这两年来我们年级组的老师对《位置的表示方法》《圆的初步认识》《时间的计算》《可能性大小》,《时间》,《谁围的面积大》,《从克到吨》、《问题解决》以及《平均数》等20节课进行了研究。一轮研究课结束,老师们都进行反思,写下这堂课各阶段的无效或低效行为表现,
4 、资源共享,创建和谐教研组
数学教研组倡导以“知识共享”为特征的教研组文化。如果教研组中每个教师的想法与经验都封闭起来,纵然每个人都有”独门秘诀”,其结果也不过是一盘散沙.因此,每一学期结束,由教研组长负责,把本备课组成员负责的试卷,习题,课件电子稿交给下一届相应的年级,以供他们参考,修改和选择.
新教材的试点年级,教学书上几乎没有任何形式的练习,与之配套的练习也没有,怎么办?在这5年中,我们的数学教师,利用一切时间,根据教学需要,根据学生层次,为学生编习题,以保证学生有一定的练习量和一定的练习形式。我们常一起分析学生的现状,缺什么就针对性地练什么,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但“用教材”不是死啃教材,不是唯教材至上,而应把教材看做一个可参照的蓝本。当我们发现教材提供的主题情境不适合我们的学生时,或有了比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更有价值的主题情境时,可以重新确定材料进行编排。只要改变后的主题情境更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我认为都是成功的。为了教学改革,大家不分彼此,积极参加校内、校外教科研活动,对于校内大组活动,更是献计献策,人人参与。每学期课改的老师们不仅能针对本册教材认真写好《新教材的问题和建议》,还把教授中注意的问题和建议介绍给大组的老师。我们的教学在摸索中前进,在不断的经验总结中提高,每次研究课后的互评、自评,都是对自己教学的一次检阅,教学后的反思,使教学的实践活动上升到理论高度。
5、生活数学,体现教学特色
数学组按照教育
教学《小统计》时,以统计兴趣小组人数方便学校
6、发挥基地校的辐射作用
作为课改基地学校,我们身先士卒,尝试用新教材进行教学,多年来,我们在市、区展示的公开教学达四十几次,每学期我们将新教材的教案、课件挂在网上,让
四 、目前成效
在使用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实验教材进行教学的实践中,深感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已由学科本位转向人的发展,更符合、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与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和老教材相比,我们觉得教与学有以下几方面的根本转变。
1、教学行动的改变--教师在成长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时刻要求自己要从原来的传授者转化为引导者;从管理者转化为促进者;让我们的角色切实地转变过来,以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备课,从来都是教师的事,课前教师按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教师怎样设计,学生就得怎样学,教学沉闷呆板,学生感到压抑无趣。教学中,我们尝试让学生来帮助教师备课,搜集资料,提出想法。别小看一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但并不妨碍他们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内心追求。如准备学习“认识钟表”时,我们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布置学生回去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有关钟表的知识再在课堂上展示,结果学生搜集回来的资料令我们惊叹不已。其中包括了钟表的历史、钟表的内部结构、认读时间的方法和窍门、钟面的结构、钟表的用途、时间的调校,还有钟表的故事,等等。我们因为放手而轻松,学生因为动手而兴奋,何乐而不为呢?
2、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在发展
传统的教学,教师千方百计把教材琢磨透,再按部就班地教给学生,教师如同喂食的母鹰,学生只要张开嘴巴就行了,这样缺少了他们自己思考、求证、体验的领悟过程。新课标倡导的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式学习,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方法。实验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主题图、问题情境图和插图等,教师和学生可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开展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数学教学活动。
3、评价观念的转变
过去重视的是终结性评价,课程标准更注重的是过程性评价,更注重评价的多元化.要求教师不能只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考查学生在具体学习情境中,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以促进学生在情境、能力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不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个学生,注意把握尺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学生学习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 我们的问题和措施:
我们欣喜地发现:许多教师已深深地感到改革课堂教学的迫切性,也已尝试着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的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也遗憾地看到:《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总趋势,已逐步得到社会和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但相对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来说,一些先进的理念还过于抽象和概括,尽管许多教师的课都比较重视学生的活动以体现对“主体”的尊重,都很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以显示思维的活跃,但听完之后,总感到缺少一种让人回味的东西,缺少一种厚重感。问题出在哪儿呢?就出在教师自身缺乏底蕴和素养。如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学生的讨论虽然热烈,教师却拿不出高学生一筹的见解,致使学生仍在原有的认知层次上徘徊。一些课上得不好的原因并不在于方法和技巧,而是教师本身的数学功底和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因此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依然是我们下一步工作中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今后,我们数学大组将就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进行学习和探讨,并请来专家和教研员为我们做有关讲座和评课,从而使教师在一次次实践,一次次评课中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新教材试点使我们感受非常多、非常深刻。用一句话一概括:“快乐着并痛苦着!”说快乐是因为:新课程改革试点以来,学习了很多最新的理念,教学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都在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收获的冲动,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不愧为人生的一大乐事。说痛苦是因为,课改以来,遇到很多困惑与迷茫,理想与实际的差距常常让我们无所适从,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痛苦的煎熬。我们想作为第一届新教材的试点老师我们的一点点积累和我们的不足,能给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