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东二小学刘逸萍
近日,我阅读了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通过这本书我认识了李希贵老师,他从一位从乡村中学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学校长、县级市的教委主任、地级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成为当代教育家。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教育著作,而是用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心的故事串联起来,让我从中领悟到教育的点点滴滴。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了书名就让人感到很畅快,自由的教育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多少年来,中国的教育因为各种客观因素变得越来越压抑学生的真性情,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个做题的机器,这样的教育无疑让人感到揪心。 正如书中所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的特征是流水线,是标准化,而农业的特征是生态化、多元化。我们的学生像是一棵棵鲜活的小苗苗,他们需要阳光雨露,需要自由生长,他们急需自由的教育。 教育保证自由,意味着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 在语文教学上,李希贵老师认为用数理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语文教学,已经严惩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诵读、涵咏、感悟和体验,语文水平便不能提高。他以阅读为抓手,让学生看自己爱看的书,自己充分的吸收“营养”。于是,李老师的“地下图书馆”热热闹闹地开张了,他的“每天10分钟”阅读让学生受益匪浅,甚至20年后还有学生记忆犹新。 这让我不禁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不是可以从中学习一些经验,课堂的讲解少一点吧,机械的练习少一些吧,自由的阅读多一些吧。让原生态的语文教学融入到孩子的学习经历中去,让他们在阅读的海洋中感悟学习。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培养阅读的兴趣尤为重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爱读书的孩子将为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增添文化财富,随着岁月流逝,年岁增长,这笔财富会不断地滋养心灵,为生命打上浓厚的底色。 在育人方面,李老师坚持“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增加评价的尺子,就会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这让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班上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总是不遵守纪律,学习上也是马马虎虎,成绩一直处于班级末尾。对于这样的学生,平日里我给予他们的积极评价屈指可数,那么除去学习、除去纪律,还有没有更加适合他们的尺子呢?我努力想了想,发现还是有的,例如有一个孩子动手能力特别强,科技节的时候自己制作了一个会活动的机器人,让我很惊奇。如果我可以从他擅长的领域鼓励他,让他把这种自信带入到学习中去,那么他的成长之路应该可以更宽广些吧。 在这本书里,有一个“还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情”的小故事让我触动很深。原因是这样的:前不久在单元测验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孩子偷偷翻语文书。我当时就火了:“现在是考试,你怎么能看书?”那个孩子顿时就蒙了,我甚至可以感受到其他小朋友异样的眼光。随后的几天,我发现他沉默了很多。他妈妈也和我电话联系,一个劲地向我道歉,说孩子不学好,考试居然作弊,已经狠狠教训过他了,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个孩子的经历和书里的葛兰几乎是殊途同归,李老师的失败,我也深切地体会到了。我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知道考试应当遵守纪律,不能随意翻书,但是通过这种方式真的做到了吗?我感到很遗憾,因为我和李老师犯了同样的错误,也许每个青年教师都会经历这样的失败,但我希望如果还有下一次,我能处理得更好些,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永远是不会错的。 “最好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应当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我知道真正实现或拥有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件不易做到的事,但我会心怀梦想,尽力尝试,为了教育的自由呼吸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