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动态 | 德育天地 | 教学科研 | 党务公开 | 工会园地 | 文明在线 | 数字化研修 | 学校信息公开 | 健康促进 | 示范校展示 | 文明礼仪 | 网站登录
相关内容列表:
寓“生活教育”于自然、体育学科之中——区、校重点学科建设推进情况介绍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0-09-05

寓“生活教育”于自然、体育学科之中

                     ——区、校重点学科建设推进情况介绍

 

2000年,作为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学校,我校传承历史,与时俱进,在“求真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把“学陶”重点转向“生活教育”,作为对“求真教育”的拓展与深化。“生活教育”的基本精神与二期课改“关注学生生活,走近学生生活”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我们把“生活教育”实践探索与贯彻课改理念有机结合,既适应课改大势,又体现本校的个性与特色。

时值07年区、校重点学科建设工程的启动,我校结合自身的校园文化特色,将自然、体育两学科作为重点,以“生活教育”的理念作为推进学科建设的切入点,展开了深入地研究。

一、融入生活,活化课堂

1、依托教材,融汇生活

根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教”的理念和二期课改理念关于“关注、拓展、提升学生生活”的理念一致性,在自然、体育学科的教学中,我们注重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以活动为纽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做到把生活带进课堂、把活动植入课堂、把社会带进课堂。力求让课堂教学从“教师、课本、课堂”三中心向“学生、体验、生活”三中心转移,以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

1)、把生活带进课堂

结合自然学科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切身感受和课堂教学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的同时,接受到生活教育。

高年级自然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先寻找、发现身边的浪费现象,并由此制定出相应的改正措施,再结合教材的相关知识,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设计制作了“节能,从我做起”宣传小报,并从中选取优秀作品,制作成“节能,从我做起”宣传版面,在校园内展示。同时,从制定合理改正措施的学生中挑选责任心强的学生,让他们当“节水监督员”、“节电监督员”。在班级,在走廊,在厕所,在办公室监督学生老师的行为,尽可能的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学生们在亲历亲为的活动中,学习了节能知识,开展了节能行动,树立了节能意识。

2)、把活动植入课堂

体育学科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的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活动的能力和方法。

以高年级学生喜好的“打篮球”活动为例,老师采用“玩中学、玩中教”的方法,即学生凭自己的经验,不受拘束地玩——教师在活动中自然渗透相关规则、基本技巧——学生无意识中地学习。孩子们在活动中,既掌握了方法,又提高了兴趣,课间,到处都可以看到他们在操场上活跃的身影。

3)、把社会引进课堂

  把握我们上海市迎接世博的契机,响应政府的号召,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每一个学生在学校中是一个学生,在家庭中是一个成员,在社会中更是一个社会人,也有着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在自然《生物与环境》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生物依存于环境,美好和谐的环境能够让生物的生活更加美好。我们每一个同学也是生活在上海这个大都市中,城市的环境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也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和责任,帮助创造更加美好和谐的都市环境。学生经过讨论后,拟定了各种社会活动方案。比如,在社区中宣传节水节电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维护社区的卫生环境等;组织学生参加小交警活动等。在这一系列活动能够中,学生增强了自身对于社会的责任感,也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与此同时,我们又倡导把课堂搬到室外、搬到家中、搬到社会,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在家庭生活中、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学习、体验和探究,从而进一步实现“活学活教”。

课堂教学就是努力营造一种源于真实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在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我们尝试通过生活教育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使每个孩子在生活中生成,在学习中成功,在体验中感动,引领学生走近缤纷的生活天地,真正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

2、课程开发,彰显特色

   根据生活教育“开放教室小课堂,融入生活大课堂”的理念,我们清醒地意识到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基础课程教学,还需要开发一批基于学生生活且发展学生个性的拓展型课程,把教学延伸到社区乃至社会,延伸到学生生活。开启孩子一双慧眼,促使他们在观察、体验、感悟中获得心灵的震撼和生命的成长。为此,有关自然和体育学科的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应运而生。

学科

课程名称

课程特色

自然

 

“拥抱大自然”系列活动

走进昆虫馆探寻昆虫世界、走进科技馆探寻未知领域——走进佘山天文馆寻梦星空——我玩我快乐寻梦田园——放飞心情“自然,我的乐园”

 

体育

乒乓

自编乒乓教材;人手一副球拍;创设活动空间;建立乒乓队

游泳

自编游泳操;一——五年级成立游泳队;四年级全员参加游泳训练

 

桥牌

上海市唯一的桥牌基地学校, 2007年起,在三年级整个年级开设桥牌课,普及桥牌知识,选拔桥牌好苗子;聘请专职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并配备助教协助落实,此举能使师生共同学习,实现双赢。

二、生活化的评价机制

学生学力评价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与难题。课程与教学评价是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关键。然而,如何开展课程与教学评价,恰恰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问题。我们根据生活教育的理念,确定在对学生学力评价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能力。

1、搭建展示风采的平台。

举办了“玩科学的把戏”小学生实验能力邀请赛,每两年举行一次。旨在通过比赛,体现二期课改理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促进学生通过自然学科中实验的操作,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竞赛这一平台,推进我区小学三年行动计划中重点学科建设,以赛促教,扩大校际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

2、创建“弹性化的评价机制”。

1)、弹性化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活动能力,教学目标的达成“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通过五年的学习,最终使学生的活动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创新的评价手段。为了使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反映学生的成长轨迹,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并促进师生、家校的互动与交流,我校对《上海市小学生成长手册》进行了内容上的简化和操作上的细化。在体育课程评价中试行“五会”标准:一年级会乒乓、二年级会民间体育游戏、三年级会打桥牌、四年级会游泳、五年级会打篮球或排球。我们设计了《东二小学“五会”成长记录卡》,在学生毕业时与毕业手册一起作为礼物送给学生。各教研组还设计了相应的评价语言,教导处安排了不同学科的填写时间结点与工作流程,供教师选用。学校自上而下建立了“三级检查”——分管教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检查制度,保证操作细则的落实。

三、创新制度,优化管理

1、倡导信息分享制度

信息分享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也是教师课程建设过程中智慧生成的基本前提。针对我校重点学科建设,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尝试倡导柔性化的信息分享制度。

1)、优质资源的共享。在自然、体育学科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求教师将实践所形成的显形优质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给予支撑达到共享的效果,教师随时随地可以提取运用,互为借鉴。

2)、专家资源的运用。聘请专家、教研员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且做到有计划,不盲目,促使我们及时学习、及时对接,随时接纳专家学者研究视野中最前沿的课程理论,并加以内化和应用,让专家和教师形成研究共同体,教师在专家的引领下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学科建设的手段与方法。

3)、即时生成信息的利用。对于在两学科中即时生成的有效信息,我们通过定期组织教师论谈的形式,商讨热点,激发创新灵感,既放手又有规划。

2、构建项目研究制度

    我校校本课程是根据教师的特长、能力和兴趣,采用自下而上协商产生,由自然、体育老师认领项目,组成研究团队,合作突破。而课程领导小组则对成果进行评估,肯定研究价值,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这样既给予了教师充分的自由度,又便于教学管理。

3、健全课程监督制度

    课程监督主要是帮助教师改进工作促进专业化,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问题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内容从关注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到关注教师执行课程执行力等,采用不同的形式有针对性的反馈,提出整改意见,推动后续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