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英语备课组小结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真是千头万绪, 怎一个“忙”字了得!仿佛开学还在眼前、新年的鞭炮声才刚刚响过,转眼暑假就快到了。每年每学期都要写小结,翻了翻笔记本、看了看行事历、重新温读了一些会议和讲座记录,总结了两个本学期我们三年级英语组的关键词—— “课堂研究”和“质量监控”。
“课堂研究”
本学期, 按照学校教导处的要求, 我们组进行了“咬尾巴”课的课堂教学研究。一般情况下,所谓的“咬尾巴”,咬的内容是同一单元主题下同一知识点的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或是同一单元主题下,相继课时之间如何衔接并提升的单元整体构成。但由于各种原因和客观条件,我们组内商量,围绕课题“借助语篇教学提高小学英语中高年级词汇学习的策略和研究”,尝试不同于以往形式的“咬尾巴”——不是咬教学内容, 而是咬文本呈现形式。由总到分,还是由分到总。
章老师选取的教学内容是M4U2 Children’s Day的第二课时,在课堂教学中,章老师采用了由总到分的文本呈现形式。先整体呈现文本,后在文本阅读过程中, 解决词组的新授和操练。在文本的处理上,章老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和重组,拓展并形成了再构的文本,由于学生对日期的英语表达没有概念,把第一课时定为月和日的表达,以及单词park, cinema, zoo的教学,把本课时作为第二课时,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各国不同的儿童节日期、活动及特有的民族风俗,如日本的put on the kimonos, fly carp kites等。虽然整节课的输入量比较大, 但由于教师在课前已经把知识难点作了分解, 所以其实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难度并不是很大。整节课应该来说还是比较顺的,要说有改进的地方,可能在对整堂课节奏的把控需要加强;板书的处理上需要更细致一点。
我选取的教学内容是M3U3 Seasons的第二课时,我采用的呈现方法正好和章老师相反, 我采用了由分到总的呈现形式。先通过对What is the most beautiful season?的话题讨论, 分步呈现主辅文本, 在对文本的自然阅读中解决词组的新授和操练。在文本的处理上,我也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编和重组, 借助“小猪和蚂蚁”系列故事,使学生更感兴趣, 也为学生的操练提供了语境, 使操练更有意义。整堂课应该说整体感比较强, 但在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上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的设计还有欠缺。
课后, 我们俩对本次课堂研究作了讨论总结:一、不管是由总到分、还是由分到总, 教师在课堂设计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对课堂整体语境的设置,环节和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连接一定要自然、流畅, 同时要为课堂整体教学服务, 不能太过随意;二、“分和总”的设计一定要和教学内容练习起来, 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合于不同的文本呈现形式,如:章老师的本课教学主要以文化渗透为主, 这样用总分的方法比较好, 先让学生整体感受文本, 了解文化, 接着再分段学习;而在我的本堂课的教学中, 由于教学目标是要对四个季节进行语段描述,所以采用分总的文本呈现形式,可以让学生先朗读别人的描述、随后进行模仿描述, 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困难, 同时也很好地达成本节课的语言目标。
“质量监控”
回首这一学期的工作留下一串足迹,忙碌中也留下反思:
1、扎扎实实上完每一堂课,达到教材要求的一些小学英语的基本技能的落实,能面对期中、期末、质量调研检测,使学生有一些实际的英语技能落实、掌握,为其进一步提高、深入学习创造好条件、打好基础,学有真正所得所知;努力面向全体学生,尽量少两极分化,也都是我们每个教师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2、继续完善备课组教学课件制作,共享教学资源,以科研促教学,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益,扎实做到课后反思、力求全面提高是每个老师的教学。
3、多开展英语活动,形式丰富多样,让学生增加对这门学科的爱好,更增强兴趣,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4、牢记备课组的常规工作是我们的基础, 是重中之重。
以上小结可能没有包含到备课组工作的各个方方面面, 但它确实是我们三年级英语备课组本学期的工作重点。需要特别提到的是,虽然我们备课组总共只有两位成员,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备课组的“战斗力”。 虽然很累, 虽然有时也会有抱怨,但我们同时也享受着、快乐着这份“累和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