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一)、《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校本行动研究》之课例反思
针对我校的区级课题,我们将研究的落脚点放在课堂教学之上,从教学的实践中,来归纳、提炼出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基本方法和途径,达到促进个体和群体共同发展之目的。为此,第一步我们想从整理课例入手,由教师回顾一堂研究课的一个教学片段,进行反思,反思 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多次反复中,所体现出的教学的闪光点或个人的体会。
填表
内容 (最精彩环节) |
第一轮 (教案研究) |
第二轮 (实践、反思) |
第三轮 (再实践) |
在新授同圆内,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同圆内,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同圆内,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这三条概念中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研究,写下研究结果,掌握这三条概念。 |
师:认识了圆的圆心和半径,现在进行一次作图比赛:10秒钟,你能在这个圆中画多少条半径?(半径有无数条) 师: 仔细观察、比较所画出的半径,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证明的, 教师问黑板上的圆与学生画的圆的半径比较,出现不符合学生说法的现象,学生补充在同一个圆内。” |
一问一答的形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对教案进行了修改,修改如下: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研究工具圆片、直尺、圆规等 .研究方法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想一想.研究发现先由学生讨论组长记录最后交流得出结论。 |
|
教学实效 |
师生、生生在课堂中智慧的碰撞则体现的是一种教学的美。 | ||
教学精彩环节解读 (个人、集体) |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有价值的发现,研究发现在同一圆里,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学生都谈了如何得出这一结论,有的说:“我们组是通过折发现的。把一个圆先对折,再对折、对折,这样一直对折下去,展开后就会发现圆上有许许多多的半径”。 有的说:“我们组是通过画得出这一发现的。只要你不停地画,你会在圆里画出无数条半径。”另外有些人说:“我想两条半径之间可以画几条半径,如果用放大镜,我还可以在刚才相邻的半径之间画出几条半径,依次类推,我们可以画出无数条半径。还有的说:我们组没有折,也没有画,而是直接想出来的。因为圆在有无数个点,每个点可以引出一条半径,所以圆的半径有无数条。”通过交流不仅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渗透了对应的数学思想,体现了一种极限思想,在教学中不仅是停留在表层,更是学生深层次的数学思维的一种外在的体现,我想这才是最美的。 |
备注: 1、研究课的实践、反思轮数视研究的实际情况而定。
2、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剖析即可。
3、教学实效指在最后一轮课堂教学实践之后所取得的效应。
4、教学闪光点包含了个人执教本课(环节)的新感悟以及教研组老师之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