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一)、《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校本行动研究》之课例反思
针对我校的区级课题,我们将研究的落脚点放在课堂教学之上,从教学的实践中,来归纳、提炼出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基本方法和途径,达到促进个体和群体共同发展之目的。为此,第一步我们想从整理课例入手,由教师回顾一堂研究课的一个教学片段,进行反思,反思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多次反复中,所体现出的教学的闪光点或个人的体会。
填表
内容 (最精彩环节) |
第一轮 (教案研究) |
第二轮 (实践、反思) |
第三轮 (再实践) |
在课的一开始,创设男女生分两组比赛踢毽子的情境,在比赛的过程中又故意使两组的人数不等而使只比总数不公平,在矛盾激化中产生对平均数的需要。 |
在确定教案时,没有使用教材中的例题:已知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奉浦大桥、徐浦大桥和卢浦大桥的长,求这五座桥的平均桥长。而是创设男女生分两组比赛踢毽子来引出谁胜谁败,应比较他们的平均数。 |
创设踢毽子比赛引出谁胜谁败必须比较他们的平均数。学生明白了平均数是代表这组学生踢毽子的整体水平,并不是指某一个人踢的个数,又明白了平均数在统计中的意义,又感悟到平均数的可比性。 |
|
教学实效 |
使学生在矛盾激化中产生对平均数的需要,明白了平均数在统计中的意义。加强数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 | ||
教学精彩环节解读 (个人、集体) |
1、 创设踢毽子比赛引出平均数。 2、 水资源缺乏地区每人每天用水情况与小明家用水情况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应节约每一滴水,在数学课中渗透“两纲”教育。 |
备注: 1、研究课的实践、反思轮数视研究的实际情况而定。
2、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剖析即可。
3、教学实效指在最后一轮课堂教学实践之后所取得的效应。
4、教学闪光点包含了个人执教本课(环节)的新感悟以及教研组老师之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