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掷》教学反思
姜文浩
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他们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差,所以采用情境教学。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教学中,教师可以让他们积极模仿、主动练习、开动脑筋,从而达到学会知识的目的。而且通过游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通过学生自学、自创、自练、自评来加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感的体验和意志的培养,使学生能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 教学中让学生自创练习方法,从学生的学为立足点,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励、组织、点拨、引导等方法,使之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合理开发体育器材资源,丰富体育的教材体系。本课运用废旧矿泉水瓶,成为学生多种活动项目的器材,接着把“瓶”变成“棒”又很好地过渡到投掷内容,使学生活动起来也非常尽兴,体现了一物多用的思想。 在练习之前学生准备好矿泉水瓶,用好奇心引入本课的内容,投掷的上肢力量练习。在模仿老师的练习动作后,分组设计练习动作。在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引导全班练习。教师引导从简单到复杂,到最后引入模仿双手投掷。通过自身尝试、提练出基本动作要点。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带问题练习——师生讨论——学生表演——自锻自测,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判断及思考能力。同时,采用语言启发学生掌握基本动作的方法,培养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再则,在投掷练习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安全更要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但毕竟力量练习是单调乏味的,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组织好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提高身体素质。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及适时恰当的点评与指导,学生在互动中也初步认识了正确的投掷技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好的运用游戏和教学的结合,有效提高课中的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