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死回生》课后反思
包 捷
第六册教材,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一些著名历史典故。并从这个单元开始对学生提出了复述的要求。复述是小学语文听说训练的一种方式,本人认为是仅次于背诵的一种教学手段。因为通过复述训练,学生能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并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达到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目的。复述不同于背诵,
它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课文内容,这有一定的难度,同样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所以,刚开始进行复述时有效的指导非常重要。
本次教学中一共实施了三次复述训练。
第一次的训练放在学习扁鹊与侍卫官的对话时进行。我先请学生读文归纳出扁鹊了解到的三个情况,即太子死亡的时间、原因以及还未入棺。
一向好好的,突然间就死了
只说胸口闷,就死了
早上鸡叫时死的
没过半天,还没入棺
我把学生反馈的这些情况写出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大多数学生能根据板书用二、三句话把这部分内容说清楚。这一环节其实就是简要复述的训练,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积累语言。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复述扁鹊给太子治病的内容。因为故事发生的时间离学生很远,而且大部分学生对中医都不了解,所以我首先要慢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仅仅扣住描写扁鹊动作和神情的词语,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先理解、积累。然后有意识地让几个思维敏捷的带头学生试着用几个短语去归纳这些动作表情。
切脉搏 听声息 诊病情 扎银针 拣草药
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这些关键内容进行复述,从而降低复述的难度,促使学生形成主动组织语言的能力。学会复述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课堂时间偏紧,有些必要的引导进行得比较局促。回头想来,自己也不能着急,刚开始教师的要求不能过高,重点是要教给学生复述的方法,以及如何把一段话说连贯。如果要求过高,学生就会对复述望而生畏。在第二堂课的指导时,我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一些扶手,例如提示语、连接词、板书和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在评价时,我有意识地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赞扬。许多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是兴趣和自信,他们敢说、愿意说,这点让我非常欣慰。
有了前两次课堂中的复述训练,我在课后,就让学生们自己找找好朋友演一演这个故事。学生对课本剧的表演是相当感兴趣的。表演的过程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又一次熟悉,同时也巩固了复述训练,更好地发展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