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教学反思
吴盈盈
上课中我有很多的感受,也让我的从教生涯中多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上课的体会。
一、还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的教学是这样的:在找线段——折线段——画线段——感受线段过程中.孩子们没有感受线段的特点,更没有很好的表达自己认识的线段的模样。一步一步,虽然也是层层相近,但是感觉内容较散,环节不紧凑,特别是在理解“端点”这一概念时,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直接将知识“硬塞”给孩子,让学生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去理解。
因此,第一次试上后,我们就开始进行修改,主要将被动的学习改为学生自主的探索。首先将感受线段这一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操作,更加直观、更加形象的展现给孩子,不要多说什么学生就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线段的特征了。其次,将“找线段”做了改动,直接让学生找线段,在没有示范的情况下显得乱而杂,不够准确,所以先让学生还我一起去看生活中的图片,并从中找到线段并指出来。在最后一图中给孩子准确的表述语,让他们都会用“从这一端到那一端是一条线段”(并且能指着说),这样为下面学生自己找线段打下了基础,也让孩子感受到线段是有长有短的,不要老师多讲学生就能准确找到,完整表达。最后设计了最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是:将拉线段、找线段、折线段和画线段等多个环节结合在一起“创造线段”的过程,既还给孩子一个自由、自主、开放的空间,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创造出线段,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整节课有了更加完整的过程,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二、不吝啬自己的表扬语。
低段学生年龄较小,表扬能激发他们的学生的热情。我的教学语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问的方式尽量低年级化。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还是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一个阶段,仅仅经历了半年的小学生活。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更应该将自己的语言儿童化,贴近孩子,让我的语言和他们的心声贴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课堂,把握学生,进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线段、认识线段。
三、善于倾听孩子的发言。
课堂上不仅要学生尽可能的说,在让他们说的同时老师也要认真的倾听,准确判断他们所以表达的含义,给以正确的评价。要让学生知道自己表达的完美之处,给予表扬激起他的学习兴趣,当然,也要让学生知道自己表述中不足或者不准确的地方,通过老师的评价予以改正,更准确、完整的表达。
有人说:课堂教学就是一个不完美的表演。当然,每节课都有不足的地方,但是我们可以将这种不完美尽可能的减少,多一些精彩的片段,多一些美的享受,让课堂演绎的更加精彩,让教学智慧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