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咬尾巴”教学研究,促教研组建设课题阶段性总结
东二小学 吴唏
“咬尾巴”研究课即以集体的智慧,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一个组的教师共同来研究一个课例,解决很多对课堂生成资源问题,并能够从一个课例的研究推广到一类课的教学研究,促进教研组建设,提高教研组的整体水平。
一、课题研究工作回顾:
1、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主动学习素质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教育教学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积极参与数学教研的培训;在学习中做到有重点、有反思;各小组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交流。
2、“咬尾巴”研究课采用“集体备课—上课—反思—再上课—再反思”的模式展开。以研究课为载体,每个教研组每轮研究课的反思过程中,常常出现百花齐放众说纷纭的场面,其中的是与非、对与错让所有的教师都感到一些迷惑,产生强烈的课题探究欲望,上课的教师能根据点评有针对性的反思,听课的老师在听与评中能产生有效的教学认识和方法,有认可的,也有反对的,所有这些在碰撞、在反思。在一系列的研究课活动中,数学组教师得到很好的锻炼,取得了较好的教研成绩。
3、帮助教师树立问题意识,反思意识,要求要带着问题与思考参与研究课。由于教师们的积极参与,积累了不少相关经验与理论。
4、营造平等民主,畅所欲言的讨论氛围,坚持“优点不提跑不了,缺点不提不得了”的原则。
二、课题研究总结
1、以解决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科研工作的立足点,深入反思,提取有价值的共性问题作课题研究。教师结合“咬尾巴”研究课中生动,鲜活的案例,撰写教学心得和论文。
2、通过“教师自我对话”,“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教师与专家的对话”三种形式的对话,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一定程度上能得到提高,但年轻教师对必要的传承常显不够,花架子稍多,年长教师受旧教学模式惯性影响,对新理念落实不够,因此,新老教师的对话有助于两者优势的互补。
三课题研究反思
1、教师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2、增强教师的网路意识。每次研究活动后要求教师整理,记录下其中有价值的片段并进行深入反思和交流,倡导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通过网路进行交流,让老师们把实践中的思考,讨论中的己见付诸文字,这对课题研究活动经验的提炼,扩充和传播,都是有好处的。
3、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前预见性反思,教学中阶段性反思和教学后评价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