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发明麻沸散的人》教学随笔
高惠娟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一篇老课文,我根据教材及学生特点,设计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的教案,展示自己的特色。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学设计不可面面俱到,要抓重点、抓关键。为此,我认真分析教材后,将要求定在学法教
学上,教会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方法,仍通过“教、扶、放”,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
1、读的训练。
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要求学生默读,用读代替了老师繁琐的讲解和提问,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体会了课文所含的思想内容。
2、说的训练。
在课的一开始,我让学生用一二句话介绍华佗其人;根据相关内容介绍麻醉剂,学生的说话机会多,说话内容广,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使他们积累、发展了语言。
课堂教学中,我由“然而,有一件事却使他深感不安。”这一句引入,指名感情朗读,找出关键词语“深感不安”,根据这个词语出示课后表格,让学生阅读课文相关段落后,思考:华佗两次手术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根据这些问题,学生在找、读、品中理解了句子的意思,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对华佗人物品质有初步感悟。在这基础上,设计练习,引导学生练习用转述句进行说话训练。
课文中有一句话 “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老师引导学生能抓住关键词语“时时”、
“处处”、“终于”品读、分析,感受华佗刻苦钻研的精神,从而体会“神医”医德高尚,医术高明。 老师在这个环节中设计让学生读读麻沸散的药方,并讨论从这张麻沸散的药方中可以看出什么?这个设计应该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普通的一张药方中透射出华佗对待病人的一丝不苟,严谨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