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技学科中“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
——橡筋动力模型
小学阶段的劳动技术学科的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促进儿童自然认识世界向科学认识世界过度的起初阶段。加深、拓展学科知识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小组学习,自主学习,自我体验,自我发现的能力。
一. 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从学生容易接受出发,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出课题,运用生活情绪的创设,触发学生的求知欲。
1.看看讲讲:从观察古代的攻城抛石模型,到常见的橡筋车模、船模。
2.想想说说:由科技节中学生参加弹筋飞机项目比赛活动的情景,让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奥妙的快乐,使科学知识生活化,以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奋点。
3.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制作材料和工具,让他们知道其材料的名称,部分材料的特点,特别是组合后的螺旋桨推进器。
二.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提供学生参与时间和空间,安排学生自主、合作、探寻螺旋桨推进器的制作。
活动一:
1.讨论:摆放设计;
2.交流:车、船、飞机各部分材料的用途;
3.制作: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指导要点:
1.橡筋小车设想的制作顺序,引导学生观察各部分材料的特点。
2.指导材料间连接的合理性,如螺旋桨有正反面,其圆头要对着支架。
3.重点引导学生注重设计制作的过程。
活动二:
1.完成水面船行装置的设计;
2.制作组装橡筋小船模型;
3.个别作品展示、试航。
指导要点:
1.用较硬泡沫塑料作船体,需船头、船身、船尾的形状的认识。
2.观察了解各小组合作探究情况。
3.进行个别指导,怎样使小船行驶中稳定性好。
活动三:
1.利用螺旋桨推进器,将小车模型制成直升飞机。
2.交流分析,了解制作中的不足。
3.改进装置。
指导要点:
1.用卡纸作机翼的直升飞机模型的位置。
2.发现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3.找出直升飞机试飞时所存在问题,解决角度。
三. 自我体验,扩展知识
1.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使螺旋桨小车跑得更快、更远。
2.你能用橡筋动力的螺旋桨推进器让小船行驶平稳。
3.将小车模型改成直升飞机模型和小船模型改做成水陆两栖车辆模型。
自主、合作、探究评价
1. 自己评价活动表现 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安全操作场地的整洁。
2. 同伴评价设计制作 螺旋桨与橡筋的连接。
如何运用材料合理组合。
3. 老师评价改进创新 作品的效果。
其他特色或创新。
四. 教学随笔,效果反馈
1.通过本节授课,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实践、探究知识,使我深刻认识到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场景,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方式,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动手动脑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2.小学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学会,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生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最大限度的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创新意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授课中,始终贯彻二期课改精神,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以“转变学习方式,培养综合能力”为目标,体现以育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可靠的保证。
4.由于在橡筋动力模型一节教学中,精心设计,材料准备组织,调控上的到位,因此效果较好,在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利用螺旋桨推进器可以制作不用的动力模型,通过分析个别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选用合理工具及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科学原理进行技术设计的意识和能力。
5.本节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把握(各动力装置的设计制作),难点分散,(如何使小车、小船等动力装置行驶得又快有稳)。
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制作小船试航中,认识水面运行装置支架的高低与运行时的平稳性相关,未能针对船体倾斜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修改。
2.由于时间紧促和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及时在课堂上完成制作需作为回家作业,其效果不够理想。
常言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愿与同行一起探索,为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的发展,取得圆满成功而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东二小学 陈建平
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