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教学随笔
——体会“诗一般的语言”
王盛
《唯一的听众》中“诗一般的语言”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往往会浮于表面,不够深入。而理解“诗一般的语言”对于体会整篇文章的主旨极为重要。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真正读懂、理解其中的内涵。这部分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以下四步:
一、读懂老人对“我”的了解,从而理解她说这些话的原因
1、找出文中描写老教授看到和听到的内容
老人之所以说这些话,一定与她对“我”的了解有关,虽然文中没有把这些内容直接写出来,但是我们可以从老人当时看到和听到的内容中推测出来。
2、读懂句中的内容,用简要的语言把老人对“我”的了解说清楚
当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开始交流时,他们会发现什么就先说什么,因此当交流得差不多时,要引导学生将这些要点进行归整、梳理,从而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二、联系老人说的话,体会她当时的心里活动
这里是设计了一个移情体验,想象说话的训练,主要是为达成本课创造性复述这一教学目标做铺垫的。这里的表达训练有两个关注点:
1、关注学生表达的口吻
很多孩子在说的时候,还是很容易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交流,因此,一定要关注学生说话时的口吻。
2、关注学生表达的内容
为避免学生说套话,老师要引导他们关注老人话语里的重点内容,从而帮助他们感受到人物的“说”是“想”的一种外显方式。
三、师生配合读,体会这些话语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一板块是对前面学生交流的一个汇总和梳理,因为前面想象说话时,学生交流的是自己最有感觉,最有话可说的内容,但是因为缺乏整体认识,因此也就容易忽略这些话语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这里设计了一个引读,旨在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感受到正是因为看见“我”要溜,老人才会说“是我打搅了你吗?”;为了让“我”不要那么紧张,她才会接着说“我的耳朵聋了。”;见“我”逐渐放松,于是,又主动鼓励我“就在每天早晨。”,这是希望“我”能坚持。
四、联系“我”的感受体会老人话语中蕴含的良苦用心
在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之后,学生很自然地就会发现,老人说的和“我”心里渴求的不谋而合,因此这些话也就成了“诗一般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