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教学反思
罗晓云
本堂教学,首先在课文导入上比较轻松自然,开门见山地让学生用掌声欢迎各位前来听课的老师,再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时候,我们用掌声表达什么心意”,这样过渡到文本内容,自然衔接,顺理成章,也突出了主题,把学生轻松地带入课中。
其次,能够正确把握课文重点,优化课堂结构。语文课不像数学课那样层次清楚,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它融整体层次性的明确和相对的模糊性为一体,所以语文课特别需要认真设计课堂内容,明确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这样老师讲起来才有所侧重,学生听起来才目标明确。教学中,我采用了对比的教学方式(小君先后判若两人的对比)。我先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出小君孤独、寂寞、自卑的情感。接下来引出了第五自然段,再次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到小君快乐的情感。虽然没有刻意把两段进行对比,但学生已经在心里对比出小君前后两次情感的巨大差异。然后,再让学生找找小君情感变化的原因,学生当然很容易找出是两次掌声使小君产生了变化,但学生这时才真正感受到的是掌声对一个残疾人产生的作用是非常惊人的。在这样一个隐形的对比当中,自然就很轻松地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之处,还需改进。如:在语言训练上,教师要由扶到放,出示句式训练时,可以给学生一个提示,让学生有的放矢,这样,可以更好,更快地达到教学目的,事半功倍。
一节语文课,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合理的教学设计首先要灵活,要真正地走进文本,过分追求形式的灵活,往往会与知识的掌握相碰撞。教者要本着“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备课,课堂上应更多地注重让孩子有收获,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更深入地钻研教材,提高课堂的效率。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十分清楚,这节课上到底要教会我们的学生什么?千万不能只是停留在文本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文本,提高语文能力,还学生一个扎实有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