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反思
王秋燕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语言风趣生动,富有童趣的文章,王安忆用女作家特有的细腻笔触将他们家的小小男子汉可爱、阳光的成长片段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在认真研读了文本后,我制定了教学目标,确立了教学重难点,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课堂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通过四年多的学习,学生知道可以通过查工具书、找近反义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等方法来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但往往学生最常用的就是查工具书,有时查到的解释并不适合放在文中,他们也不管,久而久之影响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因此,在课堂上,我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运用已掌握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恰如其分地理解词语在文本中的意思。例如,在课文第二部分“他对父亲的崇拜”中的“无所不能”一词,我创设了一些情景:家里的马桶堵了,他会说——;家里的画掉下来,他会说——;看到老奶奶拎不动大米了,他会说——使学生很快知道爸爸是个什么都会做的能人,没有什么做不了,因此小男孩非常崇拜他。对于文中“吃得专心”、“潦草的吃”等用词则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并理解。
二、认识小标题,关注作者的表达。
《我们家的男子汉》一课结构比较特殊----以小标题的形式出现。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时,我要求学生说出本文与一般课文的不同,让学生认识小标题,并告诉学生围绕小标题组织材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标题能很快地帮助我们了解每部分的内容。接着再让学生根据小标题简要说说对小男孩的了解,学生能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小标题质疑:“为什么选这些材料?”“对食物感兴趣怎么算是男子汉?”“爱妈妈崇拜爸爸是男子汉的表现吗?”教学中,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地思考,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关注作者怎样选材,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学生在积极思考和讨论中感受作者每部分布局谋篇的方式是不同的:第一部分先概括后具体写出他对食物兴趣大;第二部分用并列的两个材料写他爱妈妈,崇拜爸爸;第三部分三层意思表明他对独立的要求越来越强了。
三、以读促悟,培养语感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各种方式读书,让学生自读自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第一部分,先让学生自由读,想一想从哪里能看出他对食物的兴趣很大?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朗读指导,读出他对食物浓厚的兴趣。然后让同桌朗读“我”与小男孩关于能否去少林寺的那段对话,体会小男孩说话的语气、当时的心情,感悟他性格中的执着;在第二部分中用自豪的语气读出对爸爸的崇拜,再体会他站在妈妈一边“攻击”爸爸,由此小男子汉帮助弱小的品质也就呼之欲出了;第三部分让学生边默读边借助填空思考这部分的意思,了解小男孩的独立意识一步步在增强。学习第五节时,先让学生圈出说明小男孩在长大的词语,并指导读好,再通过引读体会作者对他的期望。这样,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形象渐渐在学生心中形成,为简要复述做了准备。另一方面在学生体验情感的同时也明白了作者是围绕主题选择、组织材料的。总之,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思,在学中悟。
四、复述课文,积累语言
简要复述课文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所谓简要复述:即按照课文的顺序,删去那些次要的、解释性或描写性的部分,抓住文章中主要的东西来复述。本文作者运用了小标题的独特的表达方式,使文章结构清晰。学习每一部分时,我通过不同方式,让学生概括了各部分的主要意思,为复述奠定了基础。因这是第一次简要复述,练习时,学生借助我提供的开头、结尾和文中三个小标题,将文本语言化为自身语言,较好的完成了简要复述,达到了感悟、积累、运用的良好效果。
五、不足之处
本文作者运用了列小标题这一独特的写作方法,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果课堂上让学生边学边练:说说自己身边谁是男子汉?结合他男子汉的表现尝试设计一些小标题,课后进行读写链接,围绕小标题选择相关材料写一段话,学生的收获肯定会更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