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小岛》教学反思
高惠娟
格雷海姆岛位于欧洲的内陆海地中海。《神秘的小岛》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神秘的格雷海姆岛忽隐忽现的过程,以及人们最终探索到这种神秘现象背后的原因为海底火山在作怪,并且说明了海底火山在爆发时,熔岩堆积,高于水面则形成小岛,熔岩坍塌,低于水面则小岛消失。本文语言表述严谨,有科学性。针对本课的教材特点。让学生理解语言,欣赏语言,促进语言积累和语感的积淀,使学生在课文中“走个来回”来完成对课文情感的体验和熏陶。
一、 读懂教材,重视语言积累
《神秘的小岛》是一篇科学性的文章,全文共五小节:第一小节引出下文,二、三、四小节描述小岛忽现忽隐的现象,第五小节则是小岛忽现忽隐的原因。备课时,我还注重寻找这五小节的语言特色:一、二小节描写细致,语言生动;三、四语言平实,通俗易懂;第五小节语言严谨,科学性强。我根据教材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我把本课语言积累的重头放在第一和第二小节。第一小节是一句描写大海的拟人句,通过对不同情况下海面的观察,帮助学生积累了描写大海的好词和好句。第二小节对海面沸腾后的情节描写十分细致生
动,尤其是描写汽云的一句比喻句,借助媒体帮助学生积累运用。
二、采用不同的方法,合理处理教材
“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遵循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规律,我采用各种手段、形式在教学中设计专门的语言学习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更自觉地关注语言、亲近语言,感受语言。对于第一小节的语言积累和运用,我采用从词到句,从句到段的方式。学生通过对画面的直观感受,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相关的词语,随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拟人的方式说说见到的画面,再引导学生运用两组关联词将三句描写大海的拟人句串联成段。这样有坡度的积累、运用学生学得轻松而有兴趣。课文有三小节描述的是小岛忽现忽隐的现象。我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到令人感到神秘的语句并说出自己的观点,而后又采用引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再次感知并理解“忽现忽隐”
的造词方式及含义,整个过程显得水到渠成。 说话训练是本课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在学习了神秘小岛忽现忽隐的经过后,利用板书和句式,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分别说清楚忽现忽隐的现象。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全员参与。学生学习的热情很是高涨。这也成为本课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