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程门立雪
罗晓云
教材分析 ( ppt 1)
《程门立雪》是一篇成语故事。本课通过描述宋朝著名学者杨时和同学去向程颐老师请教问题时,不愿意打搅老师午睡,宁愿在风雪中等待这一故事,使学生体会他尊重老师的情感和爱学习的好品质,同时知道尊师是中华名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情感。课文篇幅短小,结构清晰,人物的语言神态描写也很生动,易引起学生共勉。
就此,定下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ppt 2)
1、能识记8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学习使用两组近义词。
2、正确朗读课文,学习边读边思,背诵课文第三节。
3、能照样子把句子说清楚。
4、知道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培养尊敬师长的情感。
教学重点 ( ppt 3)
认识本课8个生字,读准生字的字音,积累8个词语,正确描写6个汉字。
教学难点
学习边读边思的学习方法,逐步养成习惯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设计出以下五个环节
教学设计 ( ppt 4)
一、看图揭题,进行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小组自学。
四、精读课文,边读边思。
五、巩固练习,指导写字。
具体操作如下
一、看图揭题,进行质疑。( ppt
学文之前组织学生看图讨论:( ppt5 b 三个场景 ) 如果你有问题要请教老师,遇上如上情况,会怎么做?由于谈话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能畅所欲言,没有心理负担,老师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有利于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教育,也有利于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来揭题:今天所学的课文中也有一位学生,看看他遇到了什么情况,又是怎么做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ppt
很多课文,我们常让学生读了课题以后质疑。而学生对本课的课题不知如何质疑,因此在这里我设计了教师提出疑问,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欲望。
趁着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强烈的兴趣,立即让学生读课文,一来,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再者,带着问题边读边思是本单元重点学习的读书方法,所以,一上课,老师就可有意识地进行训练,让学生逐步养成习惯。
设计如下问题:( ppt 6 b)1杨时是个怎样的人?
2课题中的“程”指谁?“立雪”什么意思?“程门立雪”又是什么意思?
三、再读课文,小组自学。( ppt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本课也不例外。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 ppt 7 b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让学生在互学、互练、互查活动中提高识字效率。而我则在巡视中抓住重点难点加以指导,如:平舌音“宋、慈”翘舌音“著、者”要及时纠错正音,指导学生读正确。
四、精读课文,边读边思。( ppt
相对识字来说,学生根据课文理解内容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课堂上学生必须花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边读边思“这一学习任务。不同的学生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课堂上有的能侃侃而谈,有的只能侧耳倾听。( ppt 8 b )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找到有关的内容,再细细品读,体会杨时“爱学习、尊敬老师”的品质。
带着问题读课文,有了读的任务,学生读得专心,又能积极思考,这样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好习惯,效果相对来说比较好。在交流时,要创设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只要有理即可,及时指导学生通过“悄悄地、默默地、静静地、”等词语来感悟,读出语气。
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在学习2、3、5小节时,让学生边读边思:( ppt
2学习4、6小节时,设计问题:( ppt 8 d )程老师又是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读文划句。抓住关键词:急忙、拉、心疼,重点理解“心疼”,再来想象说话:程老师望着门外的大雪,久久没有说话,他会想些什么?这一设计,既回归了整体,又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还为他们创设了想象的空间。
只有读与思相结合,才能真正理解“程门立雪”的含义:杨时爱学习,尊敬老师,是位好学生;程老师心疼学生,是位受尊敬的好老师。尊师爱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我们都要发扬光大。
五、巩固练习,指导写字。( ppt 9 )
书写指导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借助田字格自己观察范字的能力,同是上下结构或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也是不相同的。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不妨让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以及从中感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