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动态 | 德育天地 | 教学科研 | 党务公开 | 工会园地 | 文明在线 | 数字化研修 | 学校信息公开 | 健康促进 | 示范校展示 | 文明礼仪 | 网站登录
相关内容列表:
密切联系生活,提高学习兴趣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1-12-29

密切联系生活    提高学习兴趣

黄洁倩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可见,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下面就谈谈本人在这方面探索中的一些看法、做法和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这学期进行了一堂《单价数量和总价》的说课这节课我充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所谓的生活化教学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 
认识“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教学时,先出示超市图,让学生例举日常生活中了解的物品的价格,接着教师例举一组题从而引出这三个数量名称的含义。,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习数学知识,增加了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学。从而很自然地引到了第二阶段揭示了课题。 教育源于生活,教育是与生活紧密相联的。探索“单价、数量、总价”三个数量之间的具体关系。在教学这一层次时,我又出示了一张被墨汁污染的发票,让学生动脑筋填出污染处的数量。同样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推导出三个相关数量关系式。整个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归纳,教师只需适当地点拨一下。

21世纪又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类正生活在一个剧烈震荡、疾速变化的环境中。数学教学只有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形势,才能在教育领地上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我们教育的学生,只能解答书本上前人提炼好的规范的数学习题,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简单的实际问题,那将是我们数学教育的最大失败。因此,数学教学要将所学知识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所提出的要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因此,第三层次的选择题我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日常生活中购物问题的能力。最后一个层次也就是日常应用阶段,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本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某小学组织学生秋游,5 0元钱去商店购买食品,可供选择的食品如下。请四人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合理的购物方案。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得出秋游购物方案,再追问为什么买这些这样买法合理吗?培养学生长大成为当好家理好财的有用之人。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