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动态 | 德育天地 | 教学科研 | 党务公开 | 工会园地 | 文明在线 | 数字化研修 | 学校信息公开 | 健康促进 | 示范校展示 | 文明礼仪 | 网站登录
相关内容列表: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1-12-29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反思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

陶玉萍

我反思的这个教学内容是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67页的内容:

反思设计理念: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应促进学生的发展。一位名人曾说: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1
、积极了解学生的现有经验 
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这已有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学生的经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生自己获取的,而且来自于课外,课前我研究了学生的经验水平,根据他们的已有经验设计教案,就能比较好地推进教学进程。如引入新课部分媒体出示书、骰子、插座、手机、积木、磁带盒等这些物体的形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这些问题的答案虽然可能是王花八门,但是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在这方面的真实水平。 
     2
、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 
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新课标十分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所以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 
探究是新课改的一个主题词,是对问题做出猜想、假设、预测、收集数据、证明的过程。这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在本堂课中比较突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探究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等等,内容一步一步推进,使学生逐步掌握了探究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 
   
2)倡导在触摸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这是本堂课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多次让学生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等方法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等的特征。让学生在触摸中掌握知识,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3)倡导自主讨论、交流 
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只是计算的过程,还要能够在推理、思考的过程中学会交流,进行体验。在本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及时反馈获得的数学信息,表述自己独到的发现。交流是信息共享的过程,也是尝试的过程,它超越了掌握知识而升华为学会生存 
     3
、让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掌握数学,探索真实世界中的数学,这比单纯学习数学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引导他们走向生活,勇于实践,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堂课所使用的教具大都来源于生活中的实物,从观察实物入手,慢慢得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让学生带着所学的知识走向实践,学会用数学的观点来解释现实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如:下面图形,能不能围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如不能,为什么?” 
   
反思设计思路: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为今后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作好铺垫。因此,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理解它们内在规律及联系是非常重要的。

 反思不足之处:本课虽然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空间观念的。但是学生对正方体的认识还是比较的模糊,没有在认识长方体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学习的迁移自主讨论出正方体的特征,在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异同时还不能明确它们的内在联系,最后用学到的新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以教师还要在活动时创设情境 、协作指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活动真正能够达到操作感悟 、自主探究和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