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教学目标的细化与落实
——《写字》教学设计的反思
孙美华
在《写字》一课的备课、说课的过程中,我对如何把握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引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融会贯通。
1.在语境中识字、认词。
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还是以巩固拼音拼读、认识汉字、积累词语为主要目的的。只不过对音节的拼读、汉字的识记、词语的积累都应寓于阅读的大环境中,在语境中进行充分的拼音、识字教学。因此,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围绕课文创设的语言环境指导学生识字认词。
2.识字的集中与分散。
在语境中识字也应结合课文有所侧重。本课中有6个生字“海、用、浪、纸、铅、笔”,通过钻研教材,我发现生字中又是翘舌音又是整体认读音节的字“纸”和 三拼音的字“铅”、“海”的第三声,都不容易读准;相对来说“用”和独体字“浪”,无论从字形、字音还是字义等方面都显得比较简单。联系课文实际,在教学时,我采用分散和集中识字并重的手法,并根据生字特点设计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记忆。由于一篇课文要识记的生字很多,其中有一些还是需要学生能描写的常用字,更有课文中出现的学生容易读错或记错的字。所以,就要反复研读教材,找到有效的契合点,使生字教学呈现有层次、有棱角的立体感。
二、习惯养成与学法指导相辅相成。
小学一年段的学习是学生系统学习生涯的开始,我们必须在课堂中始终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又要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这两者看似无关,实际上互相依托、缺一不可。习惯的养成要依托方法的指导。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各板块的教学,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倾听、用心记忆、流利朗读、大胆说话等各种基本习惯。良好习惯应在自然的课堂学习中养成。我在本篇课文设计中,导入新课时,先出示写字的音节,学生练习拼读。在课文的揭示课题阶段,就只出示拼音,目的是让学生切切实实用眼睛看着拼音,拼拼读读,感性地了解借助拼音来识字的这个方法。接着板书汉字“写字”。老师边写边在字形(上下结构)上略作强调。渗透书写指导,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来认识这两个汉字,。然后,引导学生用“写字”进行口头造句。这里结合生字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口头造句训练,在这个听说过程中,我提出了仔细听、认真模仿的要求。在学生习得之后,及时肯定他仔细倾听的良好习惯。我想良好习惯的培养就应该在这些最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作为老师,我们要站得高、望得远,在设计教学时运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虽然以拼音、识字教学为主,但阅读教学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要求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可作为老师要利用教材进行初步的阅读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读课文时,也多用类似于:你读准了字音、你能做到按标点停顿、你的朗读真流利、你读出了询问的语气等积极的评价去肯定学生,从而巧妙地帮助学生了解朗读标准,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这些辅助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能真正落到实处。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我一直在课文所创设的语境中进行各板块的教学,同时又有所侧重,始终关注拼音、字词教学,始终把学生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放在首位。在教学目标的统领下,教学的设计可以是多元的,我们应不断探索,使我们的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更生动,彰显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