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动态 | 德育天地 | 教学科研 | 党务公开 | 工会园地 | 文明在线 | 数字化研修 | 学校信息公开 | 健康促进 | 示范校展示 | 文明礼仪 | 网站登录
相关内容列表:
读本的真正感悟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1-12-29

  读本的真正感悟

宋霞红

 

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深有体会:教师适时适度地加以点拨和调控,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挖掘内容和思想的深度,师生共同完成与文本甚至是与作者的对话过程。学生在对“原来是一片还没教的课文,他已经用笔在上面画了许多圈圈点点”一句的理解时谈道:“由‘还没教’和‘已经’这两个词看出小陈毅学习很主动。”教案设计中到此就算回答到点上,该接着往下学习了。而此时此刻,听了同学的汇报,我感到这是一次思维碰撞的火花,于是抓住学生的回答马上板书:主动——预习(圈点),进而继续问道:“陈毅主动学习还体现在哪些地方?”由此引到课上专心听讲,课下主动提问进行复习,一气呵成。预习、圈点、听讲、提问正是陈毅好的学习方法之所在,由此用“主动”一词把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复习串起来,效果很好。这是在备教案时预料不及的。

课堂氛围宽松,和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有自学又有合作,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理解准确到位。综观两节课,都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确定准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规律,整堂课设计有基础、有拔高、有扩展、有课外延伸。尤其是能将语文书与阅读读本结合起来,扩充了课堂容量,达到了既不局限于课本,扩展又联系课本的自然结合,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也可以是今后语文学习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比较简单的课文学习。第二点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是在知识点冒号和引号的用法讲解上,既学习了书本上的通常情况下的用法,也进行了深度教学,将其他两种情况也讲解了,通过对比,发现3种情况的不同,并配以练习题巩固,达到了不仅仅知道了,还会用的目的。第三点是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能让学生了解到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增强了他们运用方法学习的意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