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动态 | 德育天地 | 教学科研 | 党务公开 | 工会园地 | 文明在线 | 数字化研修 | 学校信息公开 | 健康促进 | 示范校展示 | 文明礼仪 | 网站登录
相关内容列表:
在实践中悟得的表达方法、品尝创造的快乐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1-12-29

在实践中悟得的表达方法、品尝创造的快乐

 

一位伟人曾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你不一定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你才能更深的感觉它。我们可以欣赏一篇美文,为它陶醉,为它倾倒,但我们并不能马上理解它的妙处,而一旦你理解了它的妙处时,你却能处处感觉到它的存在,成为真正的欣赏。这叫做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学生的阅读心理正是如此。就如他们知道《镜泊湖奇观》这篇文章很美,但是却不能马上知道它为什么美。其中的道理,教师不能直接告诉他,直接灌给他,因为语文是需要感悟的,只有他自己感悟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要他知道为什么美,又要由他自己感悟出来,这就需要讲究方法,这就是教师存在的价值。

要谈论如何讲究方法,有一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作为教师必须首先领悟到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语言形式),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文学美),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语言规律)。《镜泊湖奇观》一文就是一篇优秀的写景作品,它具有写景文章的一般特点,它有它语言表达的规律,有它布局谋篇的特点。而教师理解到了文章的妙处,要使学生同样理解到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你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要由他们自己悟得,才能成为他们自己的一种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讲究启发思维的方法了。教师需要根据文章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的一般规律,来设计教学步骤:或者再现作者创作的思维过程如本课教学时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或再现文章生成的原创情境如画面的辅助,或加或减,或比较或衬托。学生根据这些步骤,才能经过自己的比较、归纳、推理等思维,最后悟得文章的妙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如本课教学中镜泊湖奇观的“奇”表现在哪些地方,由此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其二,是循着启发的思路条件,一步步思考,自己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这即是“对话”的过程,通过与作者对话(读原文),与同伴对话(讨论、交流),证明或者修改自己思考的成果,达到明理增智,获得成功快感,增强阅读信心的作用。知道文章为什么精彩,还要知道怎样创造同样的精彩,也需要讲究方法、策略。就是要因势利导,学以致用,迁移实践,以形成能力。找一个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如“当一回小导游”,让学生用自己悟得的方法去尝试表达,在实践中品尝创造的快乐,增强语言创新的能力。他会明白:噢,原来这种方法并不难,原来我也会做。

本课的教学使我再一次认识到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最终提高语文教育质量,除了要从阅读教学找活水,还必须打通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