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动态 | 德育天地 | 教学科研 | 党务公开 | 工会园地 | 文明在线 | 数字化研修 | 学校信息公开 | 健康促进 | 示范校展示 | 文明礼仪 | 网站登录
相关内容列表:
知识技能与感悟探究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1-12-29

知识技能与感悟探究

高玲珍

    在《圆的认识》这节课中,谁都不敢放弃这样的一个知识点教学:圆内、圆外、圆上、曲线平面图形,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用“圆内、圆外、圆上”如此精确而到位的数学语言,来表述圆的直径、半径的概念,以体现数学教学的内在的“严谨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其实,如果我们在意一下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认知水平,多在意学生知识的内化,多给学生一点自我建构与理解的时间与空间,这岂不是更好?

    只可惜,在很多的小学数学课中,一些非数学本质但已约定俗成的所谓的数学结论或概念,一直成为困挠一线教师的顽症。是啊,数学教学,为何一定要在知识与技能的圈里打转?我不否认必要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也不排斥必要且有效的双基训练。但,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但整节课在意的是学生在操作与交流中内心的感悟,在意的是“圆”作为美与力的象征,不应肢解开来,以一种生硬呈现在学生面前。我想,这也许就是他这节“美不胜收”的数学课的数学文化观及其数学文化的魅力所在。

    师生情感的交流,是真诚而热烈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在求知欲被充分激发起来的情境下,开展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在这节课中,教师更多的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欣赏者而存在于儿童的学习过程之中,让学生拥有自我选择画圆工具的方法,并让儿童在画中,学会选择与放弃;让儿童从水纹泛起的圆中,体验一种自然界与数学神秘的联系与力量;让儿童在“没有没有规矩,也成方圆”的情境体验中,理解了来自儿童生活经验的自然辩证法。而这一切,没有丝毫的暗示,有的只是对学生积极探究的一种肯定。